美国最大肉类供应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突然按下重磅按钮:将关闭内布拉斯加州莱克星顿(Lexington)巨型牛肉加工厂,这是全美产能规模最大的屠宰工厂之一,每天可处理近5000头牛,雇员约3000人。消息一出,整个美国中西部农业带瞬间震动。

这家巨无霸工厂的关闭凸显了整个美国牛肉产业链危机的集中爆发。泰森全年牛肉业务录得高达4.26亿美元亏损,而原材料成本一年内飙升近20亿美元。尽管美国牛肉零售价格接近历史高位,但肉类加工企业却在持续陷入深度亏损,这使得关闭产能成为不得不做的选择。
导致行业崩盘的关键,是美国正面临自195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牛源断流”。从疫情后的低利润,到过去三年极端干旱烧毁牧场,再加上饲料、运输等成本陡升,牧场主纷纷提前宰杀母牛,导致牛群规模急剧萎缩。如今牛只数量创新低,但消费者需求依旧强劲,结果活牛价格刷新历史纪录,牧场主终于赚到几十年来最高收入,而加工企业则被迫承受成本暴涨带来的惨烈利润挤压。
然而,牧场主并未急于扩群。高价带来的收益被用来还债、投资更优品种,真正的扩群周期尚未到来。泰森管理层指出,部分上中西部地区开始出现补栏迹象,但整体仍然谨慎。

在政治层面,事态变得更加复杂。近期特朗普政府连续数周向肉类加工企业施压,要求设法降低牛肉价格。总统甚至公开表示,司法部正在调查主要肉类加工公司是否存在“合谋推高肉价”的行为。业内人士担忧,这种政治压力可能限制企业在供应紧缺环境下自由定价,却无法解决牛源短缺这一根本矛盾。
莱克星顿工厂的关闭,被视为对当地的直接打击。共和党籍内布拉斯加州参议员德布·费舍尔(Deb Fischer)强烈批评这一决定,称该工厂是当地最大雇主,其关闭将对整个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经济影响”。
产业链的担忧还不止于就业。随着产能收缩,美国牛肉供应可能进一步趋紧,推动零售价格再上涨,消费者恐面临新一轮肉价飙升。而对内布拉斯加大量饲养业者而言,一个主要买家消失意味着议价权下降,未来卖牛价格或遭受压制。

与此同时,泰森宣布位于德州阿马里洛(Amarillo)的另一座大型工厂将从每天两班次缩减至单班制,进一步显示公司正加速收缩牛肉产线。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莱克星顿厂区附近,另一家名为“可持续牛肉”(Sustainable Beef)的全新加工厂几个月前刚刚上线,形成鲜明对比。行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三年美国牛肉供给仍将持续紧缩,而加工企业的洗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