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量大价优”著称的好市多(Costco)会员制卖场,因其商品份量容易导致过度消费而引发部分消费者的反思。近日,一位名为“陆行鲨鲨”的华人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消费习惯转变,她停用Costco会员后转投平价连锁超市,发现不仅成功省钱,生活品质也并未下降。
这位网友展示了她在Aldi超市的购物收据,总金额仅为35.88美元,并表示现在每月购买食材的金额“再也没超过40美元”。她指出,过去由于距离和习惯,她经常在Costco进行大量采购,但家中囤积的零食和商品常常吃不完、用不完,续交会员费反而成了一种浪费。
停用会员后,她发现Aldi和Trader Joe's等平价超市的商品种类与Costco相似,部分产品的配料表甚至高度一致,但价格更亲民、门店距离更近。她开玩笑说,如果不是为了抢购Aldi的奇特季节限定商品和猫玩具,她可能会省下更多钱。
该网友提到,Aldi近期推出了不少超值清仓活动,例如原价50美元的烤箱只卖3美元等“神级好货”,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许多网友留言表示,Aldi因其食材新鲜、价格实在而越来越受欢迎,比Costco更适合日常采购。
与此同时,该网友对Costco的部分商品质量提出了质疑,认为其肉类和蔬果质量“不如从前”,经常遇到涨价、异味甚至在保质期内发霉的情况。她强调,小量购买、即买即吃才符合日常需求,“买回家却吃不完才是真浪费”。
这篇帖子总结了其消费理念的核心转变:停用会员并非否定会员制本身,而是强迫自己停止“为折扣而买”的冲动性囤货。网友认为,真正的节省在于理性消费,只购买必需品和用得完的东西。
许多网友表示强烈共鸣,指出Costco容易让人陷入“配货式”过度消费陷阱,例如“只为5美元折扣进店,结果花了275美元”,且大包装对小家庭来说消耗慢且浪费。此外,Costco门店较远、排队耗时、油费和时间成本高等因素,也稀释了其性价比。
不过,也有Costco的支持者强调其黑卡回馈金(足以覆盖会费)、宽松的退货政策,以及在护肤品、家电、维他命、卫生纸和瓶装水等品类的价格优势。
最终,多数人倾向于折衷的购物策略:列清单只买刚需;生鲜蔬果改去Trader Joe's或农夫市集;Aldi专攻生活小物和干货;而人口较多的大家庭则继续将Costco作为主力采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