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开“黑车”出车祸致中国游客死亡,26岁中国籍司机被捕

日本和歌山县警方今日(10月20日)宣布,正式逮捕一名26岁的中国籍男子——齐宏宇。

他被指控在未取得营运许可的情况下,以“白牌车”的形式私自接送游客,并在上月30日驾驶过程中与卡车正面相撞,造成一名乘客死亡。警方表示,这起案件不仅涉及交通致死,也触及《道路运输法》中的非法营运条款。

齐宏宇现居大阪市西成区,从事零售业。事发当天,他驾驶一辆租赁车辆,搭载7名中国游客从和歌山市出发,前往和歌山县南部的那智胜浦观光。下午4点半左右,行驶至新宫市熊野川町的国道168号时,车辆突然越过中心线,与对向驶来的大型货车迎头相撞。

事故地点距离“道之站 濑峡街道熊野川”约700米,是一段弯多且狭窄的山路。当地司机都知道,那条路白天就不好开,黄昏时更危险。警方初步判断,小车因越线导致事故。大货车司机安然无恙,而八人乘坐的普通轿车却几乎被撞成废铁。

车上8人全部是中国籍,其中7人是亲属关系,原本是一起赴日旅游。坐在第二排的60岁女性在事故后仍有意识,曾喊着“头痛”,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人不同程度受伤,司机齐宏宇也因脚踝骨折入院。

这起事故最初只是地方新闻中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但随着调查推进,警方发现司机与乘客并无亲属关系,而租赁车辆也并非合法营运用车。换句话说,这是一辆“白タク”——即未经许可、私自载客的“黑车”。

根据日本《道路运输法》,只有取得国土交通省许可、悬挂绿色车牌的车辆才能进行载客营运。普通车辆若以收取费用为目的运送乘客,即属违法行为。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几乎无法获得保险赔偿。

警方调查发现,游客的乘车费用早已在出行前通过网络预付,这意味着“有偿运输”已成事实。虽然齐宏宇在讯问中辩称“没有打算收取报酬,所以不算白牌车”,但警方并不采信,目前怀疑他过去可能长期从事类似接送生意。

事实上,这类“白牌车”在日本旅游圈早已不是新鲜事。尤其疫情后中国游客暴增,“中文司机”“一口价包车”“比出租车便宜”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宣传语。许多在日华人司机用自家车或租赁车揽客,从机场接送、带团观光到跨县长途,全靠口碑传播或微信群接单。

在不少游客眼中,这样的包车省心又便宜,但他们往往忽视一个关键问题——那并非合法营运,一旦发生事故,所有风险都要自担。没有保险、没有保障,也没有救济渠道。

类似案件其实屡有发生。去年大阪就有一名中国司机因非法载客被捕,当时他一句“只是帮老乡顺路送一程”让警方费时数周才取到有偿证据。取缔难、取证难,使得“白タク”现象屡禁不止。

新宫市的这场车祸,也让不少日本民众再次感受到“外国人黑车问题”的隐忧。有人指出,山路复杂、导航信号差,外国司机对地形不熟,出事几率本就高。再加上车辆常常超载、疲劳驾驶,这样的悲剧几乎是迟早的。

对死者家属而言,这趟日本之旅原本该是家族团聚的欢乐时光,如今却成了永远的伤口。而对仍在住院的乘客们来说,在异国他乡经历生死,更添一层无力感。

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用了“痛ましい(令人痛心)”一词。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悼念,也折射出一个现实:当非法营运与跨国旅行混杂在一起,任何一次“图方便”的选择,都可能让安全线瞬间崩塌。

近年来,日本警方已加强对“白タク”的打击。2024年,大阪府警查处的外国籍司机非法营运案件超过百起,东京与北海道也多次展开专项整顿。但在游客和司机之间,这场“供需循环”依然活跃。对于不少人来说,能说中文、价格低、接送灵活,比遵守法规更重要。

如今,齐宏宇被捕,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那辆撞毁的租赁车已被拖离现场,但留在国道上的刹车痕迹仍清晰可见。或许这道痕迹,正是一次关于安全与侥幸之间界限的警示。

在旅途中,越线的不只是车,还有对风险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