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谈起“结婚”,人们往往绕不开一个沉重的话题——彩礼。 很多读者说日本没有彩礼,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

而在日本,虽然也存在一种古老的“聘礼”制度,叫“结纳(ゆいのう)”, 它与中国古代“六礼”中的“纳征”同出一源。 上千年前,日本从唐朝引入礼法、制度与婚仪时,也把这套婚姻程序带了过去。 但在随后的千年里,两国走出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日本的婚俗中,结纳仍旧是“礼”的一部分。 传统做法是男方向女方家赠送礼金和象征性礼物,表示“婚约成立”。 这笔钱被称为“结纳金(ゆいのうきん)”。

根据日本婚礼礼仪网站yuinou.fun的调查,结纳金的社会平均值约为一百万日元(约合人民币五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已持续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变化——物价在涨,但礼金不涨。原因在于,它早已失去了实际的经济功能,只是一个“心意的象征”。

在所有受访者中,约48%选择包100万日元,被视为最体面的标准数额; 约20%选择70万日元,因为“七”是奇数,被认为“割れない”,象征缘分不断; 约16%选择50万日元,多数为关东地区习俗——由于女方要“半返し”,即返还一半礼金,所以许多家庭索性只包50万,象征双方各尽一份心意。至于超过200万日元的高额结纳金,比例极低,仅见于少数“婿养子”家庭或传统地区。日本社会普遍认为,“结纳金不是衡量真心的标准”,金额大小并不影响婚姻的体面。

而“结纳返し”(女方回礼)也是重要的一环。 返礼金额依地区不同,占结纳金的10%到50%不等, 或者用贵重礼品替代,讲究“对等”与“平衡”。 这种“礼尚往来”的观念,使结纳金在文化上更像是一种两家互敬的仪式, 而不是一方索取、另一方付出的经济行为。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的礼金数字背后,还藏着微妙的文化心理。 日本人认为偶数“割れる(会被分开)”,象征不吉, 因此结纳金多为奇数:七十万、一百五十万、一百一十万。 即便在现代社会,这种象征思维依然延续着。 哪怕年轻人再理性,也不愿在婚礼上选一个“容易分开的数字”。 “形式”在日本被保留了下来,但“形式的负担”却被剔除了。

如今,许多日本年轻人已经完全不举行结纳仪式。 根据《ゼクシィ结婚趋势调查2023》,超过六成的新人选择省略结纳,只保留双方家长的见面餐。 他们或象征性地赠送小礼物,或干脆把结纳金转为两人的新生活基金。 结婚的焦点,从“家与家”回到了“人与人”。
在古代中国,彩礼也并非原罪。 《礼记》《仪礼》中的“纳征”,原本是一种象征性的礼仪, 是“以礼定亲”,而非“以财换人”。 但历史的惯性很强。 宋明之后,经济繁荣、门第观念加重,彩礼慢慢演化为财富交换。
《红楼梦》第五十回就写道:“娶妻须得银两若干,婚礼要丰。”这说明到清代中期,彩礼已成为普遍的经济惯例。

到了晚清和民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彩礼从“家族联姻”演化为“社会竞争”:彩礼多寡成为男方地位与诚意的象征。此时,“重礼厚聘”之风愈盛,婚姻逐渐被金钱逻辑侵蚀。
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强力反对“买卖婚姻”。 1950年《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以结婚为名的买卖婚姻。”那时的婚礼多为集体仪式,彩礼被视为封建遗风。

但自上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社会重新进入家庭经济主导结构,彩礼再度抬头。 原因复杂:
农村婚姻市场男女比例失衡;
年轻人外出务工、本地婚姻资源稀缺;
社会普遍以彩礼衡量“面子”和“诚意”;
房价与城市化进一步强化了婚姻的经济属性。
于是,彩礼从“象征心意”变成了“社会门票”,从“礼”变成了“债”。

而日本走过同样的起点,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从江户时代后期的市民文化,到明治维新的法制改革, 日本逐步完成了婚姻的“个人化”—— 婚姻不再是家族的延伸,而是个人的契约。 结婚不意味着“嫁入”,而是“共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彩礼”自然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可以说,日本学了中国的“礼”,却没有继承“礼的负担”; 学了“形式”,却避免了“形式的变质”。 他们让婚姻保留仪式的温度,却不让仪式掏空爱情。

彩礼这件事,在中日之间的命运差异, 其实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镜像。 在中国,家与家之间的关系依旧主导着婚姻; 在日本,婚姻更多属于个体。 一个以“家庭体面”为出发点,一个以“生活契约”为基础。

所以,当中国的父母说“不给彩礼,没诚意”时, 日本的父母可能在说:“你们要好好生活。” 当中国的新人在筹钱办婚礼时, 日本的新人在计划如何分担房租。 两边都在追求幸福,只是走的路不同。

也许,彩礼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取消”, 而是——要不要让婚姻重新回到它的本意。 如果彩礼变成债务,那就违背了“礼”的初衷。 礼,原本是尊重; 可当它被抬上价码,就成了负担。

日本人懂得保留形式而舍弃枷锁。 他们把“结纳”留在文化里,却把“价格”排除在婚姻之外。 这正是一个社会的成熟: 知道哪些传统该延续,哪些该放下。

日本从中国学习是幸运的,他们也懂得——最可贵的,不是照搬,而是取舍……

日本网友看了中国彩礼报道后的评论:

”据说日本的结纳金平均大概是100万日元(约5万人民币)。如果嫁到中国能拿到1000万日元的话,估计很多日本女性会选择中国男性。“

”日本女性不要求彩礼,真是宽容…… 日本男性应该感激。”

”日本的结婚率也在下降,可以预见中国男性会追求日本女性的未来。”

”穷人结婚越来越难了,这在日本也是一样的“

”1000万日元太夸张了w 除非父母出钱,否则年轻人攒1000万日元是很难的吧。”

”之前在一个婚活专题的纪录片里,有一位中国的女企业家提到,男性应该全额支付结纳金和生活费,所有费用都应该由男方承担,看了这个新闻后,我觉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