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网络上,有一段新闻报道火了。

新闻报道的照片里,两位年轻女性并肩走在街头,笑声灿烂,妆容时尚,像一对闺蜜姐妹。可字幕却写着:“十四岁成为母亲后的二十年”。
网友们炸开了锅: “这不是现实版《十四岁的母亲》吗?”

“妈妈太美了,女儿也太可爱了吧!” “根本看不出谁是谁!”
画面中的母亲,名叫优香。二十年前,她的人生曾被无数人断言“完了”。可二十年后,她用笑容回答了所有质疑。

故事要从十三岁那一年说起。
那时的优香还是个中学生。她发现自己月经已经三个月没有来,可没太在意。直到有一天,肚子越来越鼓,她才慌了。买来验孕棒,两条杠清清楚楚,她僵在那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么办?”
可她没有告诉父母。那时候的她正处在叛逆期,本来就和母亲几乎没有沟通。母亲因更年期常常情绪暴躁,她干脆躲开,宁愿用补习班、聚会当借口,也不愿坐在同一张餐桌上。
于是,她选择隐瞒。靠宽松的校服,靠青春的天真,幻想能把这件事遮掩过去。

直到有一天,母亲终于看见她鼓起的肚子。那一瞬间,母亲脸上的表情,她说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医生冷冷的一句话——“随时可能生产”——让父母彻底陷入恐慌。
而她,反而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一个人硬撑。
十四岁那年,她走进了产房。
医院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年轻的产妇,紧张到派出十五名护士围在产床旁。她痛得死去活来,但当听见孩子第一声啼哭时,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抱起那个小小的生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多少非议,都要护住她。

可外界的声音从没停过。批评、冷眼、议论扑面而来:“怎么会没被发现?”“孩子养孩子,这还能行?”最沉重的指责甚至不是冲她来的,而是冲着她父母:“你们在干什么?”
然而,父母最终还是选择站在她身边。托父母和亲戚的福,她才能在生下孩子后继续上完中学。
娘家本来就是理发店,她从小耳濡目染。中学毕业后,她一边在美容院打工,一边上美容专门学校。十七岁,她拿到了美容师资格证;十九岁,更是凭着自己打工攒下的资金和父母的援助,开起了当时流行的接发专卖店。
那几年,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白天是学生,晚上是母亲,后来又是学徒和老板。她说:“能支撑我活下来的唯一原因,就是女儿。”

很多人好奇,孩子的父亲呢?
这是二十年前周围人就开始问的问题。可至今,她从未对外透露过。她把所有的注意力和力气,都放在自己和女儿身上。她说:“外界再好奇,也没关系,这段路,是我和女儿一起走的。”
于是,父亲的缺席,成了母女之间一种独特的屏障。她把所有非议都自己扛下,用孤勇换来一个完整的家。

二十年过去,母女之间的关系,比任何人想象的还要亲密。
她不想重演和母亲之间的隔阂,于是,她选择用陪伴去修补。她和女儿一起打扮,一起追流行,一起开过女仆咖啡店,像闺蜜一样合作经营。疫情最艰难的时候,她们并肩抗住,也一同庆祝小小的胜利。
“女儿既是女儿,又像妹妹,有时候更像朋友。”她说,“只要时间合适,我们几乎哪里都能一起去。因为她,我才能保持年轻,才能一起享受美容、流行和时尚。她是我最好的知心伙伴。”
女儿成年后,视野更开阔,朋友更多,也遇到了值得托付的人。优香笑着说:“只要女儿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别人眼里的错误,也许正是她心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