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补贴也挡不住人口减少:再次刷新历史最低……

2025年上半年,日本全国一共出生了33万9280个婴儿。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1%,也是自1969年开始有可比数据以来,半个年度的最低纪录。

厚生劳动省8月29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像一面冷冰冰的镜子,照出了日本社会最难解的现实:少子化的脚步没有停下,甚至正在加速。

去年同期,日本的出生人数是35万74人,减少幅度更大,达到5.7%。虽然今年的降幅稍有收窄,但趋势依然难言乐观。2024年全年,日本的出生人数在“概数”上跌破70万大关,这在日本历史上尚属首次。如今的走势,几乎可以肯定2025年也会刷新“最少”的纪录。

与此同时,死亡人数则继续攀升。今年上半年共有83万6818人去世,比去年同期增加3.1%。出生与死亡的差额,被称为“自然减少”,达到49万7538人。换句话说,日本的人口正在以每半年近50万的规模自然流失。

更雪上加霜的是婚姻数。今年上半年,全国登记的婚姻只有23万8561对,比去年同期又减少了4%。婚姻减少,意味着潜在的出生母数也在同步减少。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这些数字并不是遥远的抽象。走进地方城市,黄昏时分的商店街上,推着购物车的是老人,推着婴儿车的却越来越少。幼儿园不断合并,空教室被闲置;而护理中心和医院却在扩建。哪怕在东京,大街小巷的便利店,也越来越常见到外国年轻人顶替本该由日本年轻人做的兼职岗位。

政府喊出了“次元不同的少子化对策”。补贴、育儿支援、托育扩充,各种措施接连出台,却没能改变整体曲线的下滑。

原因复杂:经济长期低迷、工资停滞不前,让许多年轻人不敢轻易结婚,更不敢生孩子;社会观念的转变,也让越来越多人选择将人生重点放在自我实现上,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婚姻与家庭。

这种背景下,一个新的争论浮现了。 最近,日本的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开始研究一个敏感的议题:要不要在未来设定“外国人接纳上限”。

目前,日本的在留外国人比例不到总人口的3%,听上去不高。但随着日本人口持续下滑,这个比例势必不断上升。政府担心,一旦外国人比例超过一定临界点,可能会带来社会撕裂和制度紧张。于是,在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愈发稀缺的同时,日本却在考虑是否要给外国人设定一道“门槛”。

这正是矛盾所在:一边是急剧减少的出生数和自然减少的现实,一边却又对“外来补位”充满迟疑。

也许,真正的问题早已不是数字的多寡,而是日本社会如何在面对人口崩塌的未来时,找到一种新的平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