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被罚退还租客数万镑租金,法官当场训斥:你根本不懂英国房东法!

最近,伦敦一位资产5,000万镑的房东Benjamin Lam遇上了麻烦……

原因不是他逃税,也不是驱赶租客,而是因为他在威斯敏斯特区的一套多住户出租房(HMO)没有办执照,却照常收租……

1.一场纠纷

事情发生在伦敦市中心的Hyde Park Mansions,这是一套带四个卧室的地下室公寓。

2022年8月到2024年8月,四位租客共同合租,租期两年。

后来,他们发现,这套房子居然没有取得威斯敏斯特政府要求的HMO执照。

原来,威斯敏斯特早在2021年8月就实施了“附加HMO许可计划”,要求三人及以上、属于不同家庭的合租房,都必须申请HMO许可。

Lam的房子显然符合条件,却一直“无证经营”。

四位租客后来在租客权益机构Justice for Tenants的帮助下,向法庭申请“租金返还令”(Rent Repayment Order)。

收集好相关证据之后,他们正式起诉房东。

2.房东辩解道:“我以为中介会办好”

在听证会上,Lam辩称:

“房子是我公司Benjamin Lam & Co Ltd持有的,我本人只是帮忙签合同。HMO执照应该是我的中介去办的。”

但法庭很快驳回了他的说法。

因为租赁合同上清楚写着房东是Benjamin Lam本人,而且他还直接管理房屋、组建WhatsApp群处理租客问题。

与此同时,他所谓的“中介”——Joanne Semmence的女士,在法庭上表示,她只是帮忙找租客的,并不负责后续管理和执照申请。

也就是说,Lam根本没有任何代理协议,也没有人帮他分担法律责任。

法庭最终认定:Lam本人就是“实际房东”,他应该对未取得执照的出租行为负全责。

3.现场检查:潮湿、发霉、还没有烟雾报警器

当地政府的检察院上门了解情况时,现场发现房屋问题严重:墙壁潮湿、长霉、部分卧室散发异味,甚至连烟雾报警器都没有。

这套位于地下的公寓,本来就容易受潮,再加上房东的不负责,如今已经不适宜居住了。

租客在投诉后,Lam的回应令人哭笑不得:

维修应该是租客负责,他们住坏了需要自己维修。

他还认为租客应该开窗通风来防止霉菌,对供暖不足、窗户漏风等问题一概推责。

法官都听无奈了:

“Lam先生对英国房东与租客法几乎一无所知,他的无知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漠视法规的结果。”

4.法官认定:这是“故意不办”,不是“粗心大意”

在判决书中,法官特别指出,Lam拥有超过五千万英镑的房产投资组合,并不是“新手房东”。

“他完全有能力聘请熟悉英国法规的管理人员,却选择忽视。法庭认为,这不是疏忽,而是有意为之。”

因此,Lam被认定违反《2004年住房法》(Housing Act 2004)第72(1)条,即“经营或管理未取得HMO执照的出租房”。

根据《2016年住房与规划法》,法庭命令他退还租客在违法期间支付的80%的租金,合计£35,814.24。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是房东本人要赔,不是公司或中介呢?

毕竟,房子是在公司名下的,为什么个人要赔?

原因在于法律上的“房东”认定:

谁的名字写在租赁合同上,谁就是法定房东。

即使房子由公司持有,只要合同上签的是个人,个人就要承担全部法律后果。

即便房东声称“中介没提醒我要办执照”,也不能免责。只有在有书面委托、明确责任划分的情况下,中介才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Lam既签了租约,又亲自管理房屋,还设立租客群沟通维修,法庭自然认定他是“实际房东”,与公司无关。

对在英国出租房产的华人或海外房东而言,这个案例也有一定的启发:

首先要明确,合同签谁的名,责任就归谁。

HMO执照一定要在出租前办好,别抱侥幸心理。

维修义务是房东的法律责任,不能以“租客使用造成”为由推脱。

即便通过公司持有房产,也要区分公司与个人签约主体。

一旦被认定违法,除了租金返还,还可能被地方政府追加民事罚款或刑事起诉。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