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特朗普欢迎60万名中国留学生,留美市场要回暖?

近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福克斯新闻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就中国留学生问题作出了与此前截然不同的表态。面对主播英格拉汉姆 “美国高校是否过度依赖中国学生” 的质疑,他不仅明确反对这种担忧,还特意强调:“外国学生来美国读书是好事,尤其是中国学生 —— 我们的高校一直都有外国学生,这是美国教育的优势之一。” 更引人关注的是,他再次提及扩大招收中国留学生的计划,直言若将外国学生数量减半,“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都会瘫痪,一半大学可能撑不下去”,并重申要欢迎 60 万名中国留学生赴美。

这番表态之所以引发关注,正是因为它与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趋势形成了强烈反差。早在 2017 年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美国就以 “国家安全” 为由收紧签证政策,尤其针对理工科(STEM)专业的中国学生 —— 当时不少攻读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工程的学生,不仅签证审核周期大幅延长,拒签率也明显上升。2020 年 5 月,《第 10043 号总统公告》更是直接禁止部分中国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以 F 或 J 签证入境;到了今年 5 月,美国前国务卿还曾在社交平台宣称要吊销部分中国学生签证,理由是 “违背美国外交政策优先事项”。据美国国务院数据,今年年初以来,美政府已吊销约 8 万份非移民签证,其中不少涉及中国留学生。

持续的政策收紧,直接导致中国留美人数连年下滑。要知道,自 2009 年起,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但 2023-2024 学年,印度在美留学生数量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第一。从具体数据看,中国留美人数从 2019 年的峰值 37.3 万人,降至如今的约 27.7 万人,降幅超三分之一。而这种下滑,给美国高校带来了双重冲击:一方面是财政压力 ——2023 年中国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 143 亿美元,不少公立大学的国际生学费占比超过 15%,学生减少直接影响学校经费;另一方面是科研断层,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中近 70% 攻读理工科硕士及以上学位,在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里,中国学生占比达 30%-40%,他们参与的科研项目覆盖人工智能算法优化、半导体材料研发等关键领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更指出,每增加 100 名中国理工科硕士生,美国大学就会新增约一个相关硕士项目,足见中国学生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学生的留学选择早已不再 “紧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成为了热门替代选项。以英国为例,2023-2024 学年共有超 16 万中国学生在英就读,其中内地学生 14.9 万人,香港学生 1.7 万人 —— 英国的一年制硕士、丰富的奖学金项目,以及相对宽松的签证政策,吸引了大量追求效率的学生。澳大利亚则凭借 “留学 + 移民” 的组合优势,2024 年内地在澳学生达 18.9 万人,同比上涨 14%,不少学生看中的是毕业后可申请的 2-4 年工作签证,以及宜居的生活环境。

更具风向标意义的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 2025》显示,美国已跌出留学目的地前三,英国以 8.9 分(满分 10 分)稳坐榜首,新加坡(8.7 分)、加拿大(8.5 分)紧随其后,美国仅以 7.8 分排名第四。这份覆盖 28 个国家、25 项指标的报告,从多个维度揭示了美国留学吸引力下降的原因:安全层面,美国频发的校园枪击事件拉低了评分;成本层面,美国顶尖大学年均学费 + 生活费超 6 万美元,远高于英国(约 4.5 万美元)和加拿大(约 3.5 万美元);就业支持层面,新加坡、加拿大为国际学生提供更明确的移民通道,而美国 H-1B 签证抽签制度让留美工作充满不确定性。

如今特朗普表态 “欢迎中国留学生”,背后其实是美国高校的现实需求与科技人才缺口的双重推动。当前美国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已达数十万,而中国理工科学生长期以来都是这些领域的重要科研力量。不过,即便政策出现松动,留美市场能否 “复苏” 仍存变数 —— 对中国学生而言,除了签证便利性,留学成本、毕业后发展机会、安全环境仍是关键考量;对美国高校来说,如何重建中国学生的信任,或许比单纯放宽政策更重要。毕竟,当留学选择越来越多元时,“重回美国” 已不再是必然选项。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