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他国家还在考虑发展核电时,德国已经彻底关上了核电大门。10 月 25 日,德国巴伐利亚州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两座 160 米高冷却塔被爆破 —— 这两座塔用了 5.6 万吨钢筋混凝土,它的倒下,也被视作德国核电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可这一决定争议巨大:核电支持者担心电费会越来越贵,能源消耗大的工业企业也跟着遭殃。德国为啥非要弃核?这又给民生和经济带来了哪些麻烦?
一、60 年核电史终结:从 “重大创新” 到彻底淘汰
核电给德国供了 60 年电,早年还被媒体夸作 “重大创新”。但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开始,反对核电的声音就没断过 —— 大家担心核废料没法处理,也没有靠谱的储存方案。
其实德国 2000 年就计划逐步弃核,后来默克尔政府曾让 17 座核反应堆多运行了几年。直到 2011 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德国才下定决心彻底弃核,原本计划 2022 年关完所有核电站,又因为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推迟到 2023 年 4 月 16 日,关闭了最后 3 座。
二、弃核的代价:电价暴涨、碳排放升、工业外迁
弃核后麻烦很快找上门:
电费翻倍涨环保组织统计,2011 年以来德国用户已多花了 570 亿欧元。汉堡一户四口之家,一年电费从 10 年前的不到 1000 欧元,涨到现在的 2000 欧元(用电量 5000 千瓦时); 碳排放反升没了核电,电力需求只能靠煤炭发电填补,碳排放量比预期高很多 —— 德国想 “减碳” 和 “弃核” 的目标,根本没法同时实现; 进口电创纪录2023 年 4-6 月,德国进口电量达 185 亿千瓦时,是 1991 年以来单季度最高,现在主要从法国、丹麦等国买电; 企业扛不住外迁高昂电价让 “德国制造” 变贵,不少能源密集型企业把生产线搬到东欧甚至亚洲。今年 7 月德国企业破产数创 12 年新高,预计全年超 2.2 万家,平均每天 60 多家。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和德国的态度完全相反:欧盟把核电归为 “绿色能源”,计划到 2050 年把核电装机容量从 98 吉瓦扩到 109 吉瓦,要花 2050 亿欧元建新房、360 亿欧元延旧厂。波兰刚开工首座核电站,能满足 1200 万户家庭用电;斯洛伐克也在造新反应堆,而法国早就以核电为主要电力来源。
三、可再生能源顶不上?德国陷 “能源恶性循环”
德国政府的目标是 2030 年 80% 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现在风能、太阳能占比近 57%,但问题很明显:风能太阳能靠天吃饭,供电特别不稳定。
为了稳供电,德国计划花 200 亿欧元建燃气发电厂,总装机容量想搞到 20 吉瓦,可欧盟只批准不超过 12.5 吉瓦。更坑的是,有研究说这会让电力用户每年多花 1200 欧元。
能源专家直言,燃气电厂运营成本极高,天然气本身就贵,还要算二氧化碳排放成本,长远来看电价会涨到每千瓦时 15-20 美分,德国工业会彻底失去竞争力。
现在德国陷入了恶性循环:弃核后靠煤炭和进口电,碳排放降不下来;想靠可再生能源,又不稳定;建燃气电厂,又会让电价更贵、企业更难存活。不少经济学家和核协会都呼吁重启核电站,认为核电能替代燃煤发电,还能保证供电安全,不然 “去工业化、高电价、依赖进口电” 的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曾经的能源转型标杆,如今却陷入两难 —— 德国弃核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恐怕还要用更长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