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美国黑秃鹰北迁,牧场惨遭袭击,小牛活生生被吃掉

美国黑秃鹰北迁。(示意图/翻摄自unsplash)

俄亥俄州东南部的乡村,牧场主汤姆·卡尔(Tom Karr)最近几年陷入一场让人意想不到的“空中战争”。他的多头刚出生小牛,被一群原本以食腐为生的“黑秃鹰”(Black Vulture)活活啄死。卡尔无奈地说:“二十年前,这种事从未发生过。”

黑秃鹰是一种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及中南美洲的猛禽,过去主要以腐肉为食。然而,近年来它们的行为模式正在改变,开始主动袭击虚弱或新生的牲畜。

当地另一位牧场主艾伦·布莱恩特(Allan Bryant)证实,黑秃鹰如今已频繁出现在俄亥俄州乡间,尤其在母牛生产时格外活跃。“我曾失去一头刚出生的小牛,现在每到产犊季,我都得昼夜守着。”

为防止攻击,布莱恩特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在牧场竖起“稻草人”——悬挂一只依法猎杀的黑秃鹰尸体,以警告同类远离。这种做法获肯塔基州农会颁发的“伤害防范许可证”允许,每年仅能有限度地捕杀黑秃鹰以保护牲畜。但效果短暂——“顶多能吓退它们一周,之后它们又回来了。”

专家指出,黑秃鹰大举北迁的现象,与全球气候变迁密切相关。康乃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访问学者安德鲁·法恩斯沃斯(Andrew Farnsworth)解释说,随着冬季气温上升,原本难以越冬的地区如今变得适宜栖息。“气候变暖让这些鸟能留在更北的地方度冬,而人类活动造成的道路和垃圾,也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事实上,黑秃鹰的北移并非孤立事件。过去一个世纪,它们的分布范围已从美国南部迅速扩展至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乃至宾夕法尼亚州。

尽管黑秃鹰已成为农场威胁,但它们仍受《候鸟条约法》(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保护,猎杀或捕捉都需政府许可。法恩斯沃斯指出,讽刺的是,黑秃鹰实际上并非典型候鸟,多数会在定居地繁殖并全年停留,“这使得它们更像是永久居民,而非季节性访客。”

在波默罗伊,卡尔曾尝试调整生产周期,希望避开秃鹰出没的季节。他说:“我把母牛产犊期从秋天推迟到冬天,以为它们会飞南方去,结果它们根本没走——一年四季都在。”

另一位牧场主乔妮·葛莱姆斯(Joanie Grimes)饲养约350头母牛和小牛,过去15年来同样深受其害。她如今把产犊母牛都留在靠近牛舍的围栏区,防止幼牛落单。“你得像防狼一样防这些鸟。”

在邻近的西维吉尼亚州,米尔顿的“双枫农场”(Twin Maples Farm)女主人安妮特·艾瑞克森(Annette Ericksen)虽然尚未出现袭击事件,但已提前防范。她将怀孕母牛移入牛舍饲养,并训练大白熊犬(Great Pyrenees)在牧场巡逻,以吓退可能靠近的猛禽。

面对这一突发生态挑战,农民们纷纷呼吁政府重新评估《候鸟条约法》的适用范围。卡尔叹息道:“这些鸟在书本上受保护,但我们的牲畜却没人保护。过去我们担心的是郊狼,现在得防的是天上的敌人。”

专家警告,如果气候持续变暖,黑秃鹰可能继续北上,威胁更多牧区和农场。对于俄亥俄牧场主来说,这场“来自天空的危机”恐怕才刚刚开始。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