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加坡高等法院一则判词揭露了一起豪门母女争产案,引发热议。53 岁的富家女 Jenny Prawesti 因 78 岁母亲 Sauw Tjiauw Koe 拒绝继续为其偿还信用卡债务,将母亲告上法庭,索要 26 套房产中的一半产权,而这家人的总资产堪称惊人 ——新加坡 26 套房产、印尼 50 多套房产 + 私人岛屿 + 大片庄园。
这对印尼裔母女的恩怨,始于优渥的家境。1986 年,母亲带着女儿和两个儿子移居新加坡,丈夫最初每月提供 12.98 万新元(约合 65 万元人民币)生活费,2000 年后更是加码到每周 6.1 万新元(约合 30.5 万元人民币)。看中新加坡房地产潜力的母亲,从 90 年代末期开始大举投资,1990 年代先以个人名义买下 9 套房产,2002 年购入先得坊一处房产时,将女儿名字加入房产证,两人各占 50% 产权。
富家女声称,母亲当时承诺 “以后买房都一起买、一人一半”,因此 2007 年她签署授权书,允许母亲用自己的名字投资房产。此后母亲开启 “扫房模式”,2007 年一年就购入 20 套房产,后续又增购 5 套,累计 26 套房产分布在先得坊、黄金坊、春景花园等多个热门地段。但这些房产的实际产权比例并非 “一人一半”,多数是母亲占 90%、儿子占 9%、女儿仅占 1%,其余则为三人共同持有。
母亲对此解释,借用儿女名字买房只是为了方便操作,同时让他们学习投资,从未作出 “一人一半” 的承诺。母女关系的破裂,导火索是信用卡债务。2018 至 2020 年,富家女卖掉澳洲房产、新加坡车辆及私人用品后,仍无力偿还卡债,多次请求母亲帮忙还债。期间家族出售 6 套房产,她未分得任何收益,多年来也未要求分割租金,但母亲 2021 年起拒绝再为其还卡债,这让她心生不满,进而起诉争产。
母亲则反诉称,所有房产的购房款均由自己支付,女儿只是 “挂名” 产权人,请求法院确认自己才是真正所有者。经过审理,法官最终裁定,母亲并未作出 “一人一半” 的承诺,26 套房产中仅先得坊那套为母女共同持有,其余 25 套均归母亲所有。同时判决母亲返还女儿部分出资的 2.6 万新元(约合 13 万元人民币),女儿则需返还代收的 Hawaii Tower 公寓全部租金收入。
一场因卡债引发的豪门争产案,最终以女儿败诉告终。坐拥亿万资产却因债务反目,亲情在利益面前的脆弱,让这起案件引发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