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高价喝的法国矿泉水根本不天然,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久…

这一两年,法国著名矿泉水品牌巴黎水(Perrier)陷入了一场关于“天然矿泉水”的丑闻。

一则司法调查揭露,巴黎水的水源被发现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为了掩盖问题,他们私下处理了水质,而这一步骤法律上是不允许的。

而在今年11月18日,雀巢集团将迎来一项司法裁决,决定其是否还能在旗下品牌“巴黎水”瓶身上继续使用“天然矿泉水”这一标识。

而现在的问题是:

什么才叫“天然矿泉水”?我们日常喝的依云、Volvic,真的比自来水好吗?如果水是“被处理”的,那它和瓶装的自来水有何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天然矿泉水”这门生意背后的真相。

我们先来理一下名词:

天然矿泉水:法国法律规定,它必须来自深层地下,含有天然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天然成分,未经任何人工处理(包括杀菌、过滤、化学处理)。必须是“原生态”状态。在法国,共有99种被认证的矿泉水品牌。

水源水(eau de source):也来自地下水,但没有规定必须含有多少矿物质,处理标准更灵活。

自来水(eau potable):就是通过化学、物理、杀菌等处理后,确保可安全饮用的水。

简单来说,矿泉水是靠“天赋异禀”,自来水是靠“人造安全”。

由此可见,矿泉水的最大卖点是天然。

而这些所谓矿泉水的矿物质从何而来,则取决于它所流经的地质地貌:

如Volvic的水源穿过火山地质,依云的水源源自冰川渗透。

这个过程很缓慢,有时需要几年,有时甚至长达20年(例如依云),水才能在数百米深的地下慢慢流动,沿途吸收岩石中的矿物质,过滤掉微生物,从而在理论上无需处理即可安全饮用。

每种矿泉水的“矿物质指纹”决定了它独特的口感,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品牌的矿泉水口味各异。

此外,矿泉水是在水源地直接装瓶,为了防止污染,这些区域通常设有实地物理保护措施。

这也意味着品牌必须与地方政府和农民合作,维护周边森林和自然区域,确保农业活动不会影响水质。

整个过程中会进行反复检测,确保水质安全。

但现在的问题是:当“天然”不再天然,矿泉水的身份还能站住脚吗?

根据法国环境监管机构的调查,巴黎水为了应对其水源可能存在的污染,对水进行了人为处理,试图去除其中的微生物成分。

而只要水经过“任何形式的处理”,它就不再是“天然矿泉水”,而是“加工过的水”,必须摘下它的“纯天然”帽子。

而巴黎水的麻烦还不止于此。

由于它的水源地地质结构为多孔石灰岩,天然容易让地表污染物渗透进地下水层。再加上近年来,Nîmes地区还频繁出现强降雨,地表污染物更容易渗入地下。

更严重的是,这并非孤例。

地质专家Agnès Ducharme提醒:“今天发生在巴黎水的事,未来也可能发生在其他品牌。气候变化正在让地下水源更容易被污染。”

她还强调:“一旦水被人工处理,它就和自来水没区别,却被卖到比自来水贵上千倍的价格。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目前,其他品牌虽尚未被曝光处理水质,但他们面临的挑战一样严重。

因为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地下水质量。

以前,地下几十米的水被认为是“天然过滤、无污染”的存在。但现在,地表污染、农业农药残留、工业排放、降雨渗透加剧,都让深层水源的“安全神话”逐渐破灭。

不仅如此,根据法规,矿泉水生产商需获得多年度抽水许可,规定他们每年最多可抽多少水,以避免水源枯竭。

例如Volvic所在地,地下水总量为110亿升/年,生产商每年提取25亿升,占比超过20%,即每日约700万升!

但在2025年夏天,因干旱严重,地方政府要求其抽水量减少5%。

可环保组织认为这远远不够,指出该地区溪流水量在40年内减少了90%。

说到底,矿泉水卖的不只是水。并不是说所有矿泉水都不好,但在这个“天然”不再天然的时代,我们至少应该别盲信标签上写的天然。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