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5周年。上周末,应新加坡总理黄循财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
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交换了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信息通信等领域的8项合作备忘录,为两国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星光熠熠,新加坡北京总会(下称 “总会”)在这里举行盛大成立庆典,近500名来自中新两国商界、文化界、政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推动新京深度合作的重要时刻。
这场盛会不仅标志着两地交流合作有了全新平台,更在中新建交35周年的关键节点,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注入新活力。

新加坡北京总会正式成立
2025年10月26日,新加坡北京总会(以下简称“总会”)宣布正式成立。

作为连接新加坡与北京的重要桥梁,总会的成立庆典规格颇高。
著名主持人杨澜的主持让庆典兼具专业度与感染力。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陈海泉双双出席并致辞,为总会未来发展定调。

总会创会会长范玉荣,联席会长孟繁秋牵头筹备。

通商中国主席李奕贤、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高泉庆、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会长蔡其生,新加坡中国商会前会长吴多深、中资企业 (新加坡) 协会会长谭志勇等行业领袖悉数到场;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贾庆国、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江苏今世缘酒业董事长顾祥悦等跨界代表也全程参与。
支持单位: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国商会、中资企业(新加坡)协会、新加坡中国协会、香格里拉集团。

总会确立了“公益为本、融通新中、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宗旨。
从政府代表到企业领袖,从文化学者到媒体人,这场盛会的 “朋友圈”,早已暗示了总会未来的定位——不止是经贸合作平台,更是中新文化互鉴、科技联动的 “超级纽带”。

嘉宾致辞亮焦点
新京合作,机遇在哪?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直言:“总会成立正当其时!” 他强调,今年是中新建交 35 周年,两国关系已升级为 “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总会将成为两地企业 “走出去” 与 “引进来” 的关键桥梁 —— 既帮助北京企业熟悉新加坡市场规则,也为新加坡企业对接中国发展红利,同时推动民间文化交流更接地气。

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陈海泉,则用数据印证合作潜力:“新加坡连续多年是中国第一大外资来源国,而随着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RCEP的红利持续释放,新京合作的通道会更便捷、平台会更广阔。”
他认为,新中关系能成为国际合作典范,正源于双方 “长远规划 + 务实治理” 的共识,而总会将延续这一优势,让合作落地见效。

总会创会会长范玉荣,更点出两地 “互补性” 核心:新加坡是国际金融、贸易、创新中心,有开放体系、成熟法治,还在牵头制定《东盟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指南》,引领区域数字经济治理。
北京则是中国科创高地,正加快建设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上科研实力强劲。“这些优势高度契合,能为两地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合作空间。”

新中科创雨林
绘就创新合作新蓝图
除了明确合作方向,总会在庆典上还抛出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愿景:构建 “新中科创雨林” 创新生态体系。
这个比喻生动又精准,把复杂的合作框架拆解得清晰易懂:
“乔木层”由新加坡与北京的顶尖科研机构组成,比如两地的高校、实验室,是创新的 “源头活水”; “灌木层”涵盖总会会员企业、孵化器、金融机构,负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打通 “从实验室到产业” 的链路; “土壤层 ”依托新加坡的利好政策、开放市场和完善基础设施,为整个生态提供生长保障。
范玉荣会长表示:“新中科创雨林,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未来,这个生态将让新京的创新资源高效联动,比如北京的AI技术可借助新加坡的区域影响力走向东盟,新加坡的绿色金融能为北京的科技企业提供支持。

公益同行
慈善晚宴传递温暖力量
庆典当天,“新加坡北京总会——国缘慈善晚宴” 同步举行,让 “合作” 不止有经济价值,更有社会责任温度。

江苏今世缘酒业董事长顾祥悦在晚宴上致辞,呼吁企业积极参与公益;数家会员企业率先行动,向总会捐赠善款。
随后,总会将这笔善款定向捐赠给陈嘉庚基金会和众弘福利协会,用实际行动践行 “公益为本” 的宗旨。


从成立之初就锚定 “公益”,也让总会的定位更显立体——不仅是推动经贸科技合作的 “加速器”,更是传递中新民间温情的 “连心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