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购物,离开时工作人员为什么会查小票?原因曝光

原来是这么回事

风靡美国的Costco,如今也在澳洲掀起了一阵“会员制购物风潮”。

越来越多的澳洲消费者不仅沉迷于它的大包装商品和“超值”价格,还开始研究起这家神秘连锁超市的“潜规则”。

Costco的一切,从入口就与众不同:只有会员才能入场,一年会员费需支付65澳元。

走进店内,是宽敞到惊人的过道、高得快看不到顶的货架,还有种类不断更替、上架就可能断货的“限时好物”。

这种让人怕“错过”的购物心理,被称为“Costco心理学”,让顾客在店里一逛就是几个小时,越买越多、越买越兴奋。

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便宜到不合理的电子产品,让人忍不住觉得,“连这都这么便宜,那我顺手买点洗发水、零食、牛奶肯定也划算!”

但就在澳洲消费者沉迷Costco文化的同时,也有一些“隐藏细节”正在被逐步揭开。

近日,澳洲记者Jo Abi就在购物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细节:

原来每次离开Costco时,工作人员检查顾客的小票和所购商品数量,其实并不是在核对你买了什么,而只是单纯在核对数量。

这位记者写道:“那天结账后准备离店时,刚好没有别人在排队,我就把小票交给出口的工作人员。”

“对方开始一件一件地数我们手里的商品,然后再对着小票一项一项地数,两边都显示是9件物品,她就用荧光笔在小票上画了一条橙色的直线,就放我们走了。”

“她完全没看每件商品是什么,只是确保数量对得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有顾客故意不扫某些商品,导致门店损失。

其实,Costco并不是唯一面临“自助结账带来失窃潮”的零售商。

根据Griffith大学的一项研究,自疫情以来,澳洲和新西兰的零售业盗窃损失激增30%,远超同期营业额9%的增长幅度。

其中,高达71%的损失来自“外部盗窃”。

这也说明,像Costco这种“只数不查”的方式,虽然效率高,但在防盗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不过,Jo Abi也表示理解:“一天那么多顾客,几千件商品,真的不可能每个都逐一核对。企业在减少损耗的同时,也有运营效率上的限制。”

除了经营模式引发热议,Costco的扩张之路也备受瞩目。

从2009年在澳洲开出第一家店以来,这个来自美国的零售巨头一直稳扎稳打,一边发展会员体系,一边不断扩大商业版图。

Costco目前在澳洲已经开设了15家门店,包括维州和新州各4家,昆州3家,西澳2家,南澳和堪培拉各1家。

Costco还计划于2027年在维州和西澳再各新增一家门店。

虽然门店数量远不如Coles或Woolworths庞大,但Costco凭借其“会员制+大包装+轮换式商品”的独特运营策略,年销售额已经突破50亿澳元,堪称是澳洲零售业的“黑马”。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