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政府赖账,新加坡律所组团帮投资人讨债

近日,两家新加坡律师事务所宣布,将代表数百名来自新加坡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投资者,就去年瑞士信贷(瑞信)破产事件中其投资血本无归一事,向瑞士政府提起国际仲裁。这起案件是历史上首次有投资者依据双边投资协定状告瑞士政府,而许多新加坡投资者正是此次事件中的主要受害者。

(图源:Adobe Stock)

事件源于2023年3月,拥有超过160年历史的瑞信银行濒临倒闭。为了阻止危机蔓延,瑞士政府紧急协调另一家银行瑞银进行收购。然而,作为救援计划的一部分,瑞士金融监管机构下令将瑞信发行的总值约270亿新元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直接减记为零。

这个决定意味着所有持有该债券的投资者瞬间损失全部本金,但令人不解的是,瑞信的股东却还能收回部分资金。这种“债权人血本无归,股东反而能拿回钱”的处理方式,完全颠覆了正常的清偿顺序,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那么,这种被归零的债券到底是什么?它本质上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银行债券,通常在银行陷入困境时会被用来承担损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此类投资有严格规定,普通散户是不能购买的,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合格投资者才能参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此次事件中受损的新加坡投资者多为经验丰富的投资者。

正是基于瑞士政府这一备受争议的决定,新加坡的德尊律师事务所与卫达仕凯德律师事务所决定代表投资者提起仲裁。其中,德尊律师事务所代表的约560名投资者中,就有超过300名来自新加坡,涉及损失金额高达数亿美元。他们指控瑞士政府的行为违反了“债权人不应比股东处境更糟”的基本原则,构成了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待遇。

这起仲裁案的法律依据是瑞士与新加坡、日本等地分别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这些协定旨在保护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的投资免受不公平对待。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瑞士联邦行政法院也作出裁决,认为瑞士政府当初将债券减记归零的决定是违法的。这一判决虽然已被上诉,但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关于投资者能否获得赔偿,目前看来有一定希望。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专业的诉讼融资机构已经同意为部分投资者的仲裁请求提供资金支持。这种“不胜诉不收费”的模式,表明专业机构对案件前景抱有信心。不过,国际仲裁过程通常漫长而复杂,相关律师预计,整个索赔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最终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