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儿童权益促进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纽约市无稳定居所的在学儿童数量持续增长。

新闻报道标题截图
数据显示,在2024-25学年期间,纽约公立教育系统中超过15.4万名学生经历过无家可归的困境,意味着近七分之一的学生群体受到了影响,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 报告指出,纽约市5个行政区的无家可归学生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布朗克斯区情况最为严重,超过17%的学生缺乏稳定居所;曼哈顿区以16%以上的比例紧随其后,史泰登岛也超过了5%。
一名居住在布朗克斯区的母亲表示,由于高昂的租金,她不得不带着儿子搬入收容所。她在接受Fox记者Stephanie Bertini采访时讲述了失去长期住所后所承受的情感创伤。 她在谈及年幼的儿子时说:“他哭着要回家。我只能告诉孩子我们必须住在这里,因为我们无处可去。所以他有点儿难过。” 这位从事家庭护理、独自抚养儿子的母亲坦言,她从未想过自己会住进收容所。她说:“这确实令人沮丧,因为没人愿意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你别无选择,生活成本太高了,有时候根本付不起房租。” 权益倡导人士指出,住所不稳定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无家可归的儿童更容易缺课,学业表现也更易落后。 无家可归者联盟执行负责人Dave Giffen向Fox表示:“这往往会对孩子的学业发展和情感成长造成毁灭性影响。” 纽约市教育局发言人表示,该机构正与儿童权益促进会共同努力,帮助无家可归学生实现学业成就。 教育局在声明中称:“我们将始终为每位学生——包括居住在临时安置住所的学生——提供学业成功所需的资源,并与合作机构共同努力,消除一切学习障碍。” 纽约市教育局表示,目前已配备350余名专职人员为受无家可归问题影响的学生和家庭提供支持,包括: • 100名“Bridging the Gap”社工,专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与社区支持; • 107名社区协调员,致力于提升学生出勤率与课堂参与度; • 160名驻收容所协调员,直接对接家庭,确保学生就学与交通权益。 教育局同时指出,“公平学生资助”(Fair Student Funding)方案已更新,将向服务临时住房学生的学校拨付更多资金,并推出心理咨询、交通保障、入学协助及免疫接种支持等举措。 教育局强调:“教育是打破无家可归恶性循环的关键。我们将持续强化以创伤干预为核心、跨部门协作和数据驱动的综合策略,帮助学生与家庭重获稳定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