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两次法国人集体“时间错乱”的时节——夏令时 / 冬令时切换!
这个传统又回来了。
虽然早在六年前,欧洲人就投票想废掉它,但因为各国意见不统一,这个“折腾人的习惯”依然坚挺地活着。

每年都有人搞混的世纪谜题
本周六(10月26日)深夜到周日(10月27日)凌晨2点,
法国全国的时钟都将——再一次——被“人类之手”拨动。
问题是,到底是要往前调?还是往后调?
这就是让全法国陷入沉思的灵魂拷问。
虽然大部分智能手机都会自动切换时间,但每次一到这个时候,法国社交媒体就会被“#ChangementdHeure(时间更改)”刷屏,
评论区永远是这句经典:“到底是要多睡一小时,还是少睡一小时啊?!”
其实规则很简单,只是你每年都懒得记:
三月最后一个周末 → 切换为夏令时(on avance d’une heure)
十月最后一个周末 → 切换为冬令时(on recule d’une heure)
一招永不忘的法式记忆口诀
法国人总结出了一个超好记的“小窍门”,堪称终结你的时间焦虑症:
“OctobRE = REcule”
十月(octobRE)→ 往后调一个小时。
你多睡一小时,早晨更亮,天黑更早。
“AVril = AVance”
四月(或春天)→ 往前调一个小时。
天亮得早,太阳下班晚。
所以,只要记得这个:“秋天REcule(回退),春天AVance(前进)。”
你就能轻松加入法国人的时间调校派对!
这项“奇怪的传统”,原本是为了省油
别忘了,这一切最初其实是出于经济与能源考虑。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欧洲人开始绞尽脑汁节约能源。
于是从1976年起,欧盟决定统一调整时间:
夏天调快一小时、冬天调慢一小时,
让大家能在白天多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用电。
这一举措确实让公共照明节省了约1小时电力消耗。
不过今天,这点节能效果——只有法国年用电量的 0.07%~0.09%。
换句话说,几乎可以忽略。

虽然理论上是节能,但对不少人来说,
时间一改,就开始——
睡不着、起不来、整个人都“时差反应”。
法国国家睡眠与警觉研究所(INSV)指出:法国人平均每天就少睡1小时,换个时间,更是雪上加霜。
不少人吐槽说:“换时间那周,就像刚从纽约飞回来。”
原本2021年就该取消的
其实,欧盟早在2018年进行过一场公众调查:84%的欧洲人投票希望废除夏令时/冬令时制度。
欧洲议会也一度同意,原定2021年正式取消。
但——
后来疫情来了,各国意见不合,
有人想保留夏令时,有人要冬令时,
于是这件事就……被无限期搁置了。
所以,换时间这件“小事”,仍然会陪伴欧洲人好多年。
这周末,别忘了往回拨一小时——
法国和中国的时差也从6小时变为了7小时!
法国人集体“时空倒退”的仪式,虽然有点折腾,但也提醒我们:
冬天,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