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大劫案嫌疑人DNA被发现!“粉红豹”有何来头?

10月19日清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Musée du Louvre)巴黎馆内的阿波罗廊 (Galerie d’Apollon)发生一起令人瞠目的盗窃案:四名工人装扮的盗贼通过吊车梯车进入展厅,仅用约七分钟就劫走了多件法国王室珠宝。

图源:中新社

这桩被网友们称之为“卢浮宫大劫案”的盗窃事件迅速上升为法国国家层面的危机:不仅是因为馆内共估价约8800万欧元的8件珍宝被盗走,更因馆内安保疏忽导致代表法国历史文化的无价之宝丢失而受到广泛谴责。

如今,“卢浮宫大劫案”已过去了5天。尽管博物馆已恢复对外开放,但这场令人震惊的抢劫案仍在侦破中。这些贼胆包天的盗贼究竟是谁?他们为何会选择卢浮宫作为“作案目标”?被盗的珍宝能否失而复得?这场悲剧的背后又该由谁背负责任?

被盗的欧也妮皇后的王冠

图源:卢浮宫博物馆

馆长想辞职遭拒 文化部长被指“不作为”

10月22日,卢浮宫博物馆馆长洛朗丝·德·卡尔(Laurence des Cars)出席了法国参议院文化委员会的质询听证会。在听证会现场,这位卢浮宫首位女馆长承认:“这是我们的一次可怕失败”,并坦言博物馆在外围监控、外墙摄像头覆盖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洛朗丝·德·卡尔(Laurence des Cars)

图源:Wikipedia

最引人注意的是,她表示自己当日已向法国文化部提交辞职,但该辞呈却未被接受。文化部长拉希达·达蒂(Rachida Dati)拒绝了这一辞呈。

在听证会上,德卡尔提出了多项针对馆内安保的改进建议:包括在卢浮宫内部设立常驻警察岗、设立更严格的外墙周围停车限制、尽快升级外墙摄像头网络。她强调:“事发前,我们并未及时发现盗贼的到来。”

图源:新华社

无独有偶,计划于11月份公布的一份来自法国审计院的文件揭露了卢浮宫的安全漏洞:三分之一的房间没有防盗视频监控。

五年来,卢浮宫仅新增安装了138台摄像头,仅有略多于三分之一的房间安装了至少一台摄像头。

审计院在谴责卢浮宫管理层缺乏意愿的同时,还强调尽管卢浮宫年度运营预算高达3.23亿欧元,“但投入的资金与预计需求相比微不足道”,并指出“卢浮宫倾向于将启动工作作为预算调整变量”。

对此,法国总工会(CGT)文化工会也谴责卢浮宫人手不足。

图源:新华社

同样遭受“质问”的还有文化部长拉希达·达蒂。盗窃事件发生后,巴黎市长候选人、法共参议员伊恩·布罗萨特(Ian Brossat)公开“炮轰”达蒂,并呼吁其辞职。

“显然达蒂应该负有责任,因为博物馆的安全薄弱性是众所周知的。当你担任文化部长时,当你遭遇卢浮宫‘崩溃’时,当你事先收到警报时,这一点就显而易见了......如果是自己的珠宝,我觉得达蒂会更加注意它们的安全。”

——伊恩·布罗萨特(Ian Brossat)

拉希达·达蒂(Rachida Dati)

图源:Wikipedia

被盗冠冕“前主人”罕见发声

“当初只希望它被好好保护”

卢浮宫被盗当天,拿破仑三世皇后欧也妮(Eugénie)的冠冕在卢浮宫外被发现。根据警方信息,这顶冠冕是在嫌疑人逃亡时被遗弃或不慎丢失的。

这顶镶有1354颗钻石的冠冕,是博杜安·德·维特(Baudoin de Witt)家族于1988年卖给卢浮宫博物馆的。

欧也妮王后的冠冕

Maxppp

10月22日,这位冠冕“前主人”的儿子博杜安·德·维特在法国电台接受采访时感叹道。

“那是我们家族生活的一段印记,而我母亲只是希望它能被好好保护。结果并没有。”

相比之下,其它被盗的8件珍宝就没那么幸运了。据悉,这些藏品都来自19世纪,曾属于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及其皇后欧也妮的珍宝。(详见想法哥享法妹20日文章:“卢浮宫世纪大劫案”哪些珍宝被盗?法国哪儿就业率最高?南瓜如何成了万圣节主角?Orange告别2G时代!)

如果这些珍宝没有被及时追回,它们将面临怎样的结局?对此,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对于“窃贼将如何处理这些珍宝?”众说纷纭。

被盗的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

图源:卢浮宫博物馆

一些人认为,他们会试图破坏珠宝并单独出售,以避免被发现。

荷兰艺术侦探亚瑟·布兰德(Arthur Brand)认为,这些珠宝不太可能被找回。

“如果珍宝上有一些金银,他们可以把它熔化,所以这真的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如果警方在一周内抓住这些人,赃物可能还在那里,但如果时间更长,到那时他们可能已经拆解了这些物品,并单独出售了钻石。”

77 Diamonds董事总经理托比亚斯·科明德 (Tobias Kormind)也表示,失而复得的情况很难出现。

“这些珠宝不太可能再被看到。专业盗窃团队经常将大块、可辨认的宝石拆开并重新切割,以逃避检测,从而有效地抹去它们的出处。”

大多数专家一致认为,鉴于这些珍贵文物在世界范围内太有名气,将其原封不动地出售是“相当愚蠢的”。

图源:中新社

但是德鲁奥集团主席(拍卖集团)亚历山大·吉凯洛(Alexandre Giquello))却认为,即使拆卸珠宝也会对潜在买家和窃贼本身构成很高的风险。

“理想情况下,犯罪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罪行的严重性和所涉范围,并归还这些珠宝,因为这些珠宝根本卖不出去。除了出售物品本身之外,如果他们要拆解它们——分离贵金属、宝石和珍珠——那么所有参与责任链的人,包括那些重新切割碎片并试图出售的人,都将面临非常严厉的处罚。”

吉凯洛还将这起犯罪事件与1911年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失窃案”进行了类比,并指出当时窃贼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最终将画作藏在了他的床下。

图源:中新社

虽然被盗的珍宝目前下落不明,但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想法哥享法妹竟然惊讶地看到了“本尊”!

不得不说,论人脉还是我们的同胞~

玩笑归玩笑,看到中国网友如此搞抽象,也从侧面证明“卢浮宫大劫案”不仅震惊了法国人,也引起了海外网友的热情关注。

好莱坞电影走进现实?劫案团伙锁定“粉红豹”

根据法国警方22日透露的最新情况:他们在嫌疑人逃离时遗落的头盔和手套上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痕迹,这可能成为本案的首个重大突破。目前警方正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来确认嫌疑人身份。

对于本次卢浮宫盗窃案的作案手法,巴黎警方给出了几个关键词:白天、快速、专业、目标明确。这也让警方与媒体立即联想到国际上臭名昭著的盗窃团伙“粉红豹”(Pink Panthers)。

听到这个名字,相信不少小伙伴都觉得熟悉。没错,美国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兹曾拍摄过名为《粉红豹》的系列电影。

《粉红豹系列:偷香窃玉》电影海报

图源:豆瓣电影

影片里,“粉红豹”是一颗价值连城的大钻石,各路盗贼都想把它占为己有。这部电影不仅受到无数好评并拍摄了多部续集,在现实生活中也真真切切存在一个与其同名的盗贼团伙!

“粉红豹”是一个跨国珠宝盗窃网络,成员多来自前南斯拉夫(波黑、塞尔维亚、黑山等地),曾在35个国家实施盗窃行动。团队的得名源于一次在2003年伦敦的抢钻案:罪犯将偷到的钻石藏在罐中面霜里,仿佛电影《粉红豹》中的经典情节。

电影截图

“粉红豹”不仅名字高调,作案风格也十分典型:他们以“手术式”的手法进行盗窃,动作干净利落;同时,团队惯用伪装进行高度组织化的盗窃活动。在他们眼中,“珠宝”是最香的目标,特别是可拆卸的宝石、高价值金属件、王室珍藏或奢侈品级别的珠宝。需要注意的是,“粉红豹”偷窃的赃物往往不会流向拍卖公司,而是通过“拆解——分散”的处理方式进行销赃获利。

2013年,法国蔚蓝海岸的戛纳卡尔顿酒店(Carlton Intercontinental Hotel)曾发生价值约1.02亿欧元的珠宝劫案,此案中粉红豹成员被指为涉案人员之一。可见,法国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而作为“全球客流量最高的博物馆之一”的卢浮宫更是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图源:中新社

这场“卢浮宫大劫案”最终如何收尾?胆大包天的盗贼和丢失的珍宝能否被找到?这一切就要看法国警方的能力了!对此,大家有几成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