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拐点出现——
主流银行全面下调固定房贷利率
新西兰的房贷市场,终于在2025年10月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信号。Kiwibank宣布全面下调固定房贷利率,成为本轮降息周期中最后一家“跟进降息”的主要银行。其中,六个月期固定利率降至4.75%,成为市场中最低的短期利率水平。

这意味着,新西兰四大行的主要固定利率,基本都已回落至4.49%至4.75%区间,这也是自2022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与2023年底高峰时的7%左右相比,房贷利率已经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对于月供而言,这一变化的影响相当显著——以平均60万纽币贷款计算,每月可节省约600至700纽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银行间的利差已趋近稳定,意味着客户议价空间变小,但银行提供的现金返利、法律费补贴等优惠,反而成为竞争焦点。对于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仍有一定议价余地。
分析人士认为,这波利率下调,标志着银行已经正式预期通胀压力缓解、OCR(官方现金利率)进入降息通道。换句话说,房贷市场的“寒冬”可能真的结束了。
买房压力减轻——
首套房可负担性创四年新高
除了利率的下降,新西兰的房价与收入水平也在悄然改变整个市场格局。根据最新统计,全国首购房买家的可负担性已升至四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
具体来看,2025年9月全国房价下四分位(即最便宜25%的成交房价)为59万纽币,较2021年11月的峰值67万纽币下降约8万纽币。虽然近半年价格略有波动,但整体已趋于稳定,说明底部支撑较强。
与此同时,主流银行的两年期固定利率均值从去年的7.04%降至4.72%,回到2022年初水平。再加上收入的稳步增长——25至29岁双职工夫妻的税后周收入约2208纽币,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购房负担显著下降。

按照当前数据计算,一对年轻夫妇若以10%首付购买一套59万纽币的房子,周供约728纽币,占家庭税后收入的三分之一,是2021年以来最轻松的水平。
换句话说,买房“难度系数”已降回疫情前阶段,甚至在多数地区(除奥克兰、陶朗加和皇后镇外),首套房已重新进入“可负担区间”。
对于许多苦等机会的年轻家庭来说,这或许是久违的“喘口气”的时刻。房价虽未明显下跌,但在利率和收入的双重作用下,实际购房压力已显著缓解。
市场回暖信号——
价格触底、交易量或将逐步回升
房市的复苏,通常不是从价格开始,而是从情绪与成交量先回暖。
当前市场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 一方面,房价自去年下半年起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稳定,低价区间成交占比上升;
另一方面,银行资金成本下降,带动购房审批速度加快。
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的房贷利率调整,有可能引发年底前的一波“小阳春”。尤其是自住买家和首次置业者,他们对市场变动最敏感,一旦利率下探到4字头,心理门槛会明显降低。

同时,投资客的观望情绪也开始松动。随着市场从紧缩走向宽松,部分地区(如汉密尔顿、北岸、惠灵顿南部)已出现拍卖竞价人数回升的迹象。
这并不意味着房价会立刻反弹,但反映出市场底部已相对稳固。在短期内,银行仍将保持谨慎,但信贷环境的改善将为房市托底。业内预测,未来3到6个月,成交量可能率先恢复至疫情后平均水平,而价格走势将在2026年初进一步明朗。
对华人家庭的启示——
抄底窗口是否已经开启?
对于在新西兰生活或准备移民置业的华人家庭来说,这一波市场调整带来的意义更大。
首先,购房门槛下降——无论是自住还是投资,首付比例与利率的同步改善,意味着“资金压力”比过去两年小得多。
其次,贷款审批更有弹性。在通胀下降的大背景下,银行风险模型更倾向于支持稳定收入的家庭申请,尤其是长期居住者或拥有本地收入来源的客户。
不过,专家提醒,虽然当前利率处于阶段性低点,但并非所有房型都值得立即入场。一些区域如奥克兰中区、陶朗加沿海地带的价格仍相对坚挺,而南岛部分城市仍在消化库存。

因此,策略性选房、理性入场仍是关键。对于计划长期定居的家庭来说,这一阶段可视为“锁定利率、锁定生活成本”的好时机。毕竟,一旦明年OCR再降、市场资金全面回流,房价的被动抬升可能会让当前的低利率变得稀缺。
从长期看,新西兰住房市场依然受到人口结构、土地供应与移民需求的支撑。随着利率回落、收入提升、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推进,房产市场的底部正在被进一步夯实。
回望过去三年
新西兰房市经历了从狂飙到冷静的全过程。
如今,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均衡阶段:
利率下降、价格稳定、收入增长、信心回暖。
对于海外华人或本地家庭而言,
这不仅是观察市场的时刻,
更是重新评估自己置业节奏的机会。
如果说2021年是房价高点、2023年是观望期
那么2025年,或许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起点”
房市正在复苏
但更重要的是——信心正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