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成为众多获得诺贝尔奖中的“长寿冠军”。

杨振宁逝世当天,中国楹联书法家豆万龙写下一副对联:“震惊世界酬一诺;感动中国享百年。”短短14字概括了杨振宁先生的卓越贡献。

杨振宁先生不仅在科学界收获了辉煌的成就,在迈入百岁之时,仍保持着健壮的体魄与敏锐的思维,引得无数人钦羡。
他的长寿,特别是他在70多岁时,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仍然活到103岁,不仅仅他的科学成果引人关注,他的高寿更引人关注。
他的长寿主要原因有三点:乐者寿、和者寿、勤者寿。
乐者寿
心脏支架是一个大手术,一些人在手术后一两年之后就去世了。70岁患者接受心脏支架手术 ,5年生存率可达80%-90%,少数患者术后生存期达到10年。而杨振宁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后,仍然又活了30多年,这是极少见的!杨振宁能够活到103岁,关键是他的“乐观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不生气就不生病。心理不平衡就会导致多种生理问题,加速衰老。心态乐观,不仅能让人减少心理压力,免疫系统更加稳固。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专家认为:癌症患者中,有约三分之一死于恐惧心理,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吓死的。
长寿有许多条件,如遗传、饮食、运动、心态乐观等等,其中“心态乐观”最重要。只要心态乐观,即使在逆境中也能长寿。
心态乐观“一条”就替代了其他许多长寿“条件”。反过来,即使其他条件再好,如果做不到“心态乐观”,还是“一票否决”。

杨振宁与翁帆再婚时,一时成为舆论的焦点,舌头根能压死人。面对舆论压力,杨振宁说,学会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对于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杨振宁对待人生的态度就是:面对压力,他不急躁;面对荣誉,他不骄傲。这种平和的心态,不仅能让人减少心理压力,还能让身体的免疫系统更加稳固。
杨振宁还特别提到了心理状态的调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对于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在最困难的长征路上,仍然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他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只要跟着走,就能一直走到革命的胜利。他在1997年90多岁才逝世,成为老一辈革命家中的长寿者之一。
还有张学良(1900年--2001年)他并不具备能够享年百岁的条件。张家历史上并无长寿基因。1936年西安事变后,等于判了“无期徒刑”,36岁时就失去人生自由。靠“心态乐观”,竟然活到101多岁?对于自己的长寿,张学良曾轻描淡写地回应过,他说:“即便明天要杀头,今晚也要睡个好觉” 。

和者寿
人和能长寿,家和万事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人丧偶后,如能再婚,无疑对健康长寿大有好处。一些丧偶的老人孤单一人,有些人不得已住进了敬老院。
一些老年人丧偶后,由于心情郁闷,思念亲人,往往活不了多久就去世了。“民国期间”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1900年 --2001年 ),能够活到百岁以上,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晚年有一个陪伴他的护士,为他精心照料,在益寿延年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杨振宁的一生中,家庭的支持和陪伴始终是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与前妻杜致礼的深厚感情,还是与现任妻子翁帆的相濡以沫,杨振宁的生活中始终有亲人的陪伴。
家庭的和睦不仅是心理上的安慰,更是身体健康的保障。而杨振宁与其妻子间保持着恩爱与和谐,妻子的细致照顾与事业支持为杨振宁带来了心灵的宁静,这对他的身体健康无疑是有益的。
相反,频繁的争吵和负面情绪会阻碍体内气血的顺畅运行,引发气滞血瘀,进而影响新陈代谢。
也正是翁帆的细心照顾与陪伴,杨振宁在晚年的时光很幸福。经常看到两人走到哪里都是手牵着手,互相尊重与照顾,也彼此给予精神上的支撑与关爱。

2025年的国庆节,杨振宁刚刚度过自己103岁生日。为了共同庆祝杨振宁先生的百岁诞辰,2021年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及香港中文大学携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思想研讨会。
这场研讨会不仅是对杨先生学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百岁人生的美好祝愿。在研讨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深情的讲话,表达了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2025年10月18日凌晨,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停止了跳动,翁帆把额头贴在杨先生的手背上,足足二十分钟都没抬起来,当监护仪显示成直线的那一刻,她哭得嗓子都哑了。
翁帆和杨振宁有21年的婚姻,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她的生活处处都是他的影子。

对于杨振宁的这段婚姻,普遍认为是非常美满幸福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羡慕嫉妒恨”什么人都有,竟然有人说: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人们经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笔者认为,此话只说了上半句话,下半句话是:“嫉妒(妒火)”是拿别人的优秀来煎熬自己!

勤者寿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在杨振宁的生命里,没有“退休”二字,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学习、工作,一直忙碌不停。直至100多岁,杨振宁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老有所为,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命不息 奉献不止。
反过来,一直不停的忙碌又有益杨振宁的长寿 ,他的长寿又使他做出更多的贡献,使他的心理更加快慰,形成“良性循环”。
杨振宁在90岁高龄时,还写了一首诗:
《九十抒怀》
我的一生是沐光而行的一生,如斯如愿。
理想奉献的一生,不屈不折。
幸福圆满的一生,无怨无悔。
福寿绵长,深深地感恩。

在新加坡,把老年人称之为“乐龄人”,人们经常看到一些老人还在上班,一些老人虽然白发苍苍,仍然在各个岗位上忙个不停。
他们并不只是为了钱而忙碌,而是为长寿而忙碌。李光耀曾经说过,乐龄人如果一直待在家中,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沮丧的事情!
如果天天躺在家里无所事事,腰痛、腿痛什么毛病,都慢慢找上门了。一些老人融入社会后,觉得自己不是社会的包袱,不是“多余的人”,仍然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但在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身体也健康了, 腰也不痛了,腿也不痛了,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一个老人在重新工作后,还激发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写了一首“打油诗”
《开心做个老顽童》
开心做个老顽童,遇事当个糊涂虫。
不恋过去青春美,只恋夕阳别样红。
幸福藏在糊涂里,简单心境更轻松,
开心藏在欢笑里,欢乐藏在知足中。

在杨振宁身上,长寿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如今,许多人为寻找长寿的灵丹妙药,其实真正的长寿秘诀,往往隐藏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里,这些事情并不复杂,但持之以恒却并不容易。

上福寿
人的第一福气是长命百岁。一个人并不在于他当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是他活了多少岁!
黄土岗上无老少,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在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但也有不如平民的地方,如清朝的第一个皇帝顺治, 就是一个“短命鬼”只活了20多岁,皇帝的所有待遇,他也无福享受了。
所以在寿命的问题上,长寿平民的福气,远远大于短命的皇帝。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要看你怎比。如果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生气,如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有朝气。
如比科学,杨振宁比是个大科学家,并且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肯定比不过他。
如果同杨振宁先生比长寿,也或许需要些缘分,但大家也应该有信心:杨振宁能活到103岁,我争取活到104岁!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够长命百岁!

笔者前往杨振宁合肥故居悼念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