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人不敢离婚,到底是追求平静,还是没钱?

“我把自己关进了一座笼子。”面对最近四年来越发衰败的婚姻,47岁的奥罗尔做出一针见血的评价。

她的语气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伤,只剩下一种被磨平后的平静。

她不是唯一一个这样生活的女人。根据一项由Flashs研究所为Eve and Co做的调查,每四位想离婚的已婚女性中,就有一位因为经济原因而无法分开。

她们知道自己不再爱对方,也明白关系已经无法修复,但依旧选择留下来。因为在现实面前,离开太贵,太难,太冒险。

奥罗尔已经47岁,与丈夫结婚16年。她早就不再爱他,也不再幻想那份感情能回来。

可即便这样,她依然每天和他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经营那家小小的建筑公司。

“我没有能力离开,”她直白地总结了自己的处境。

她是丈夫公司的雇员——其实更像是个“免费帮手”。她做账、处理文书、接电话,每天从早忙到晚,拿到的薪水只有最低工资。

她说自己早该留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那时候工资更高,也更有安全感。可当时丈夫创业,她辞了职去帮忙,一步步把自己和他绑在了一起。

现在,她几乎无法想象离开的可能。她已经快五十岁,如果真的分开,就要重新找工作、重新找房子,还得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开始新生活的力气,早在年复一年的操劳中磨没了。

他们之间没有争吵,没有暴力,没有戏剧性的冲突,只是慢慢地,她变得透明。“我就像家里的一个家具。”她接受采访时苦笑着,“不是幸福,但比起冒险,我更愿意选择这种平静。”

统计显示,这样的选择并非个例。法国“女性经济解放观察所”的数据表明,在离婚时,有20%的女性会陷入贫困,而男性只有8%。女性的生活水平平均下降22%,男性仅下降3%。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很多人都像奥罗尔一样选择沉默。

35岁的安娜伊丝,和丈夫结婚五年,育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她的故事听起来再普通不过——一段渐渐磨损的婚姻,两个人的生活不再有共同语言。他们没吵过什么架,就是慢慢走散了。

她是一名幼儿园助理老师,月薪1800欧元。丈夫靠继承买了一套房子,房产登记在他名下。

虽然丈夫说“这是为我们买的”,但安娜伊丝心里很清楚,法律上来说,这套房子只属于他——和孩子。

问题很现实,用经济衡量一切就会发现,天平两端的筹码不相等。

她想过离开,可问题是——她去哪?在巴黎郊区,房租高得离谱,她根本无力负担。而且,如果要实行孩子的共同抚养,就必须住在离丈夫不远的地方。

“那我该去哪呢?等社保房?七年后有答复就谢天谢地了。”她摊手,“那七年我该睡哪?”

她看着周围那些已经离婚的女人,很多都搬回了父母家,或者带着孩子住在临时租来的小公寓里。

她有时也会想,如果当初更独立一点,也许就不用这样受困。

“女孩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钱。”她叹气,“那是唯一能决定自己生活的方式。”

拉妮娅的故事更直接。她曾是一名护工,后来因为丈夫的坚持,她辞掉了工作。

“他说请保姆太贵,让我在家带孩子。”那时她也觉得没什么——反正他挣钱,自己照顾三个孩子也算为家付出。

可几年后,她发现丈夫出轨。那一刻,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完全没有了退路。

“我依赖他的一切——房子、钱、生活。”她说:“我甚至连吵架都不敢。”

她想过离婚,却被丈夫一句话打断:“离开,你想睡大街吗?”

这句话像耳光,扇在她脸上。更可怕的是,她清楚这并非威胁,而是现实。

在她身边,很多离婚的女人靠每个孩子一两百欧元的抚养费生活。“运气好的能拿两百。”她冷笑,“有的男人干脆装成没钱的样子,让法院根本拿他没办法。”

她也算过账:自己离开后能拿多少?不够房租,不够孩子学费,也不够食物。她骂过,也哭过,但到最后,只能妥协。

她不是没想过离开,只是离开之后,她和孩子可能连床都没有。

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如今46%的婚姻最终会以离婚收场。看似平等的社会,却在经济层面留下了最现实的裂缝。

调查中,有超过70%的离婚是由女性主动提出的,但这背后的代价沉重。

“这就是为什么女孩们要努力工作,”《巴黎人报》的一条留言总结道。

奥罗尔、安娜伊丝、拉妮娅,她们的经历没什么波澜,可言语间的疲惫和麻木痛入骨髓。

她们没有选择离开,不是因为不懂自由的意义,而是因为明白自由要付出的代价。

“我不再恨他,也不再恨自己。”奥罗尔说,“我只是……被生活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