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超1/4的澳洲男人小便后不洗手

小时候妈妈常叮嘱的“洗手”,如今竟被太多成年人抛之脑后。

一项涵盖1200余人的调查揭示了澳洲卫生习惯的严峻现状,其中男性的表现尤为糟糕。

据食品安全信息委员会(Food Safety Information Council)的研究显示,近五分之一(19%)的澳洲人承认如厕后并非每次都会洗手,这一比例较去年的17%有所上升。

(图片来源:News)

更令人担忧的是,42%的人表示处理食物前有时会省略洗手步骤,而2023年这一比例仅为34%。

该委员会首席执行官Lydia Buchtmann指出,卫生习惯的下滑是“关键的公共健康问题”。

她强调,用流动水、肥皂认真洗手并彻底擦干这种“传统方法”,是避免成为每年467万食物中毒澳洲人中一员的最简单方式。

这些食物中毒案例每年导致近4.8万人入院治疗,38人死亡,给经济造成的损失超21亿澳元。

调查中最令人忧心的数据是,约四分之一(28%)的澳洲男性小便后不洗手,13%的男性表示大便后并非每次都会洗手。

(图片来源:News)

相比之下,女性的表现略好:18%的女性小便后不常洗手,11%的女性大便后不洗手。

报告还发现,年轻人更可能忽视洗手。24岁以下人群中,仅69%会在如厕后每次都洗手;而65岁以上人群的这一比例高达86%。

35岁以上人群的整体洗手习惯有所改善,这可能与为人父母后更关注清洁问题有关。

不过仍有一丝希望:18至24岁的最年轻群体,如厕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76%)高于25至34岁的千禧一代(69%)。

此外,在处理生肉后洗手这一行为上,年轻群体(81%)的表现也优于25至34岁人群(73%)。

尽管新冠疫情期间澳洲人的洗手卫生曾短暂改善,但此后大家又回到了疫情前的“懒散状态”,而这已引发连锁后果。

(图片来源:News)

若卫生习惯不到位,人们传播细菌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进而可能引发感冒、流感等常见感染,以及腹泻、食物中毒等胃肠道疾病。

这些数据在网上传播后,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反感与困惑。

有人在Instagram上发问:“我真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上完厕所不洗手没问题?”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五年前刚经历过疫情,按理说全球每个成年人都该至少花点时间认真洗手吧。”

还有人认为调查结果“荒唐”,并表示再也不会和陌生人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