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再次被一场“黄金大劫案”刷屏。
一名年仅24岁的中国女子,被指控夜闯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 d’Histoire Naturelle),盗走多块黄金原石,总重近6公斤,价值高达150万欧元!
一场堪比电影的盗窃,在巴黎的浪漫夜色中上演。

案发在9月16日凌晨。监控画面显示,一名黑衣女子出现在博物馆后门。她带着整套“专业装备”:切割机、喷枪、螺丝刀、气罐……
两扇安全门被利落地割开,随后她用喷枪熔化展柜玻璃。不到几分钟,防护玻璃被烧出一个洞。女子迅速伸手取出黄金矿石,动作冷静熟练。
她的目标明确——展厅中央那组最珍贵的“黄金原生矿”。其中包括:
18世纪玻利维亚捐赠的金块; 1833年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赠予的乌拉尔金矿样本; 美国加州淘金热时期的天然金块; 以及重达5公斤、1990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巨型金球”。
这一套黄金藏品,被视为法国自然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凌晨4点,她背着装满黄金的背包离开,消失在巴黎的黑夜中。

惊觉失窃:清洁工发现金屑,馆长当场懵了
第二天清晨,清洁工在展厅地板上发现了奇怪的金属碎屑。他一抬头,展柜碎裂、玻璃焦黑——金子没了。
馆长赶到现场时,当场沉默。那一柜黄金,不只是金属,更是几百年的科学标本与历史象征。
“这不是盗窃,而是一场对文化遗产的屠杀。”他愤怒地说。
警方随后封锁现场,发现作案痕迹极其专业。切口平滑、设备齐全、路线精准——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任务行动”。

逃到西班牙:融化黄金时被捕
案发后不到24小时,这名女子便离开法国,乘坐火车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警方通过监控、车票记录和通讯信号锁定其行踪。9月30日,在西班牙警方的协助下,她被成功逮捕。
令人震惊的是,她被捕时正试图处理近1公斤的熔化黄金碎片。这些金属残留经过检测,正是来自博物馆被盗的原生金。
10月13日,她被引渡回法国,并以“盗窃与刑事共谋”罪名被正式起诉,现已被巴黎法院批准羁押候审。检方指出,她作案后试图返回中国,但在登机前被国际刑警拦截。
巴黎检察官贝库奥(Laure Beccuau)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并非孤立行动,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背后还有同伙。” 调查方向已指向一个可能的跨国盗窃网络。

黄金的秘密:不是金条,而是“原生金”
许多法国民众最初以为这是一起普通的金饰盗窃案,但事实远比想象复杂。被盗的并非提炼后的金条,而是含金、银等元素的天然矿物样本(Native Gold),这种原金被视为地质学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宝贵标本,极具学术与历史价值,包括18世纪玻利维亚赠予法国科学学院的金块、1833年俄国沙皇尼可拉斯一世(Nicholas I)赠送的乌拉地区金块、加州淘金热时期发现的金块,以及1990年在澳洲出土、重达5公斤的巨型金块。
专家指出,即使这些黄金被熔化后转售,其“科研身份”也已无法复原,损失的将是人类自然史的一部分。
这起案件发生前不久,巴黎卢浮宫才刚遭遇王室珠宝被盗案,至今仍未破。接连发生的两起博物馆盗窃案,让法国文化界炸锅——媒体痛批“博物馆的门比银行还容易进”,而安保预算的削减,让盗贼有了可乘之机。
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也无奈表示:“我们守护的是几百年的文明遗产,却只能靠几十年前的报警系统。”

华人圈热议:她是谁?动机为何?
案件曝光后,欧洲华人圈炸开了锅。不少人难以置信,一个24岁的年轻女子能独自完成如此复杂的作案,有人猜测她是被犯罪集团操控的“金丝雀”,也有人感叹她或许只是贪念驱使的孤注一掷。
一位旅法华人评论说:“不论她出于什么原因,这次事件都会让所有在欧洲的华人蒙上一层阴影。”还有人感叹:“黄金或许能熔化,但自由,一旦失去,就再也炼不回来。”
目前,巴黎反有组织犯罪局(BRB)与国际刑警组织正在追查被盗黄金的去向,以及是否存在幕后买家或赃物转运路线。法国警方表示,这起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后续调查还将继续。
而那名24岁的女子,如今正等待法国法院的审判——从浪漫之都到冰冷牢房,她的人生轨迹,或许永远被这场“黄金之夜”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