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一间菇厂突然宣布关闭,令数百名临时外籍工人面临失业与身份危机。他们辛勤劳作多年,如今却可能在圣诞节前被解雇、遣返回国,且无资格领取就业保险或任何补偿。
菇厂突然关门,300人或在12月失业
事件发生在安省贝尔维尔(Belleville)以南太子郡(Prince Edward County)威灵顿镇(Wellington)的一间菇场——Highline Mushrooms。这间知名菇厂在9月突然宣布,将永久关闭该设施。
根据倡议团体估计,当地约有300名员工受到影响,其中多数是通过加拿大临时外劳计划(Temporary Foreign Worker Program)中的农业类别受聘来加工作的外籍工人。
公司发声明称,经过“彻底评估”,该厂“无法实现现代化以符合长远安全标准及运营需求”,因此决定关闭。
所有员工将于12月12日正式被解雇。

“震惊、无助、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一名在该厂工作多年的外籍工人接受《星报》访问时表示,“我们都震惊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我的工作合约原定到明年春天,现在却提前结束。”
这名工人透露,他们经常每天工作15个小时,却没有加班费。“我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一旦没工作,就意味着家人也要断粮。”
Highline公司在回应中坚称,所有员工“均获得公平对待、合理薪酬与尊重”,但多名外劳对媒体表示,公司在关闭前并未提供实质性安置计划。
“封闭式工签,让我们连求生都被限制”
加拿大的农业外劳大多持有封闭式工作许可(Closed Work Permit),这意味着他们的签证与特定雇主绑定,一旦雇主倒闭或终止合约,他们就无法合法换工作,只能离境。
受访工人无奈地说:“如果我离开Highline,就不合法;如果我不工作,就没收入。我不想成为非法移民,但我也不想被迫离开。”
这种制度让他们在突发裁员中几乎“无路可退”。
法律界:外劳被当“工具人”,缺乏最基本保障
柏克黛社区法律服务处(Parkdale Community Legal Services)法律顾问 Mary Gellatly 指出,本地工人可以在劳动力市场重新找工作,但外劳却受限于封闭式签证,无法自由流动。
她批评道:“这些工人被邀请来加国工作、支撑我们的农业经济,但当企业关门,他们就被‘踢出门外’。按理,他们应至少获得合约剩余期间的薪水。”
“过渡金”仅250元,还附带“不得批评”条款
《星报》查阅受影响工人提供的解雇方案发现,Highline提供的所谓“过渡支持”仅为250加元,而且还附带“不得贬损公司声誉”的限制条款。
换言之,接受补偿的员工不得对公司发表负面言论。
当媒体质疑此举涉嫌压制言论自由时,公司发言人 Miranda Dupuis 否认有此行为,称“从未以付款限制员工发言”。
公司称“提供支援”,工人却说“没实质帮助” Highline表示,公司已采取措施减轻冲击,包括:
尝试在其他厂区安排工作机会;
与外部机构合作,提供就业资源;
协助撰写履历、提供搬迁支援与一对一咨询。
但受访工人透露,公司只说安省其他厂房约有50个空缺,根本不足以安置数百名员工,也未提供任何延长签证或申请新许可的协助。
倡议团体:政府应介入,允许外劳申请EI与开放式工签
维权组织“为移工争取公义(Justice for Migrant Workers)”致函联邦就业部长,呼吁政府立即介入,要求让被解雇的外劳可以:
领取就业保险(Employment Insurance, EI);
获发开放式工作许可(Open Work Permit),以便合法寻找新雇主、维持生计。
该组织指出,外劳在加拿大工作期间同样缴纳EI保险金,却被制度排除在领取资格之外,这是一种“系统性工资剥削”。
加拿大农业对外劳依赖加剧
根据加拿大皇家银行(RBC)报告,农业产业占本国GDP的7%以上,外籍劳工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报告预测,到2033年,全国约40%的农场主将退休,劳动力短缺问题势必恶化。若缺乏制度改革,加拿大的农业生产将面临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