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阪举办的世博会,也让人想起1970年的那场盛会。那一年,第一届大阪世博像一场梦,日本人第一次用“未来”去定义国家的模样。

而55年后的今天,当世博再次在大阪举行时,一位77岁的日本老人带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再次踏入同样的场地。

那张泛黄的照片里的他,年轻得像风。照片的另一边,是一位微笑着的瑞士姑娘。那是他22岁那年,在瑞士馆门口偶然拍下的合影。

他只记得当时对方的名字叫玛莉丝,她是展馆的接待员,笑起来眼角有浅浅的弧度。那一天,他们约好:下次见面时,他会把洗好的照片亲手交给她。

但后来,她调班了。他带着照片回到瑞士馆,却只听到工作人员说:“今天她休息。”那是55年前的一个普通日子,也是他这一生留下的一个小小遗憾。

时光从不等人,但记忆从未远去
山本龙彦后来结婚、生子、工作、退休,人生就这样走完大半。那张照片始终夹在他年轻时的相册里,像是一页未完的故事。

“说是恋爱也不算吧。”他笑着说,“大概是年轻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点憧憬。”

但当他年过七旬,听说大阪要再次举办世博时,心底某个角落忽然亮了一下——或许,现在就是兑现约定的时刻吧。

55年的寻人,一场迟到的重逢
他带着照片来到新一届的世博会,走进瑞士馆。为了方便找人,他特地把照片高清修复,做成了一个小相册。

馆内的工作人员被这位白发老爷爷吸引,也帮忙四处打听。终于,一个名叫菲利浦的瑞士男子认出了照片上的制服。

“那位小姐……我妈妈认识她。”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菲利浦的父母当年也在瑞士馆工作,他甚至自称是“世博宝宝”。他回去翻了母亲的旧信件,终于找到那个名字——玛莉丝。

菲利浦帮山本先生把照片寄了过去。几周后,来自瑞士的回信到了。信封里,有几张新的照片:年轻时的玛莉丝、她的家人,还有她如今的笑容。

她在信中写道:“谢谢你还记得我。只是我们都老了,已经飞不动那么远的距离了。”

同时玛莉丝还寄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给山本先生

山本先生读完信后轻轻点头:“能把照片交到她手上,我已经很满足了。”

一个承诺,半世纪的温度
他的妻子被记者问到,是否会吃醋。老太太笑着摇头:“他能活到现在,还记得这件事,也挺好的。希望他别留下遗憾。”

那一刻,整个故事有了另一种温柔的重量。
人活一生,总会有一些小小的约定,被岁月遗落在路上。有的只是随口一句“改天见”,有的,是像这张照片一样,被一生珍藏。

55年前的约定,终于被兑现。也许对山本龙彦来说,这不是爱情,也不是执念,而是一种对时光的尊重。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们今天在看完山本龙彦的故事,是不是会轻声地问自己:如果是我,是否也会坚持五十年?

人的一生生中,有多少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 又有多少人,正等着那个迟来的问候?

或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记得的承诺,从未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