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民津贴成历史!德国福利改革动真格,三次缺席福利全停

多家德国媒体近期披露,德国执政党联盟党与社民党已就多项争议议题达成一致,其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对现行 “公民津贴” 制度的彻底调整。德国总理默茨明确表示,原有的公民津贴将正式转型为面向求职者的 “基础保障金”(Grundsicherung),而基社盟主席索德尔更是直言:“公民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

资料图

作为改革的核心推动者之一,联邦劳工部长、社民党主席巴斯详细解读了改革细节,重点强化了福利领取者的义务要求。按照新规,今后申请基础保障金的人若缺席就业中心(Jobcenter)的首次预约,会收到二次传唤;若二次预约仍无故缺席,补助将直接削减 30%;一旦出现第三次缺席,所有现金类福利会被暂停;若次月依旧未配合,就连房租、取暖等实物性补贴也将全部停发。

除了针对预约出席的惩罚,改革还明确:若领取者拒绝接受 “合理范围内” 的工作机会,同样会面临现金福利全停的处罚。不过方案也考虑到特殊情况,比如因健康问题无法按时到场的申请人,可申请豁免,避免 “一刀切”。

此前申请公民津贴时,申请人可在一段时间内保留一定存款和住房,且不影响补助发放,但这项 “宽限政策” 将在此次改革中取消。未来,申请人能保留多少资产,会根据其年龄、缴纳失业保险的年限逐一评估;此外,若申请人租住的房屋租金明显过高,政府也将不再提供补贴支持。

除了公民津贴这一核心改革,德国政府还同步敲定了两项重要政策调整。一是针对老年人的 “积极养老金”(Aktivrente)制度,计划 2026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鼓励法定退休年龄后的老人继续工作 —— 这部分额外收入不仅免征个税,也不会纳入累进税率计算范围,以此提高老年人就业积极性。二是在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决定从 “基础设施现代化专项基金” 中调整出 30 亿欧元,专项用于道路与铁路建设,相应地,微电子领域的预算会有所缩减。

不过,在欧盟 “2035 年起禁止销售燃油新车” 的政策上,联盟党与社民党仍未达成统一立场。默茨表示,即便两党暂时没有共识,政府也会先与汽车行业展开对话,同时等待欧盟委员会今年内对该政策的评估结果,再确定后续应对方案。

此次改革中,公民津贴的 “转型” 之所以最受关注,源于该福利自推出以来就争议不断:支持者认为它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体现了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批评者则指出,福利力度过强且对求职义务约束宽松,容易滋生 “养懒人” 现象。而此次调整,正是试图在 “保障基本生存” 与 “推动重返职场” 之间找到新平衡点。

针对外界对改革 “合宪性” 的质疑,巴斯回应称,所有领取国家补助的人都需 “依法配合相关要求”,此次改革完全在《社会法典》框架内推进,“我们有信心,这一调整在宪法层面是站得住脚的”。她进一步强调,改革的核心目标并非通过惩戒节省开支 —— 事实上,这部分节省的财政资金有限,真正的初衷是推动更多福利领取者重新就业。“我们资助的是劳动,而非失业。” 巴斯还援引数据说明:只要能促使 10 万人实现 “再就业”,德国每年就能减少约 10 亿欧元的公民津贴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