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电站被曝中企深度参与,反对党要求能源部长公开说明

澳洲能源部长Chris Bowen被要求公开说明,是否知晓一座大型光伏电站项目曾将部分工作外包给多家中国企业。

总部位于悉尼、成立仅两年的小型企业Genaspi Energy,已成功进入工党旗舰项目——容量投资计划(Capacity Investment Scheme,以下简称CIS),该计划由纳税人分担净零排放项目的运营成本。

该公司在南澳州推进的“Bundey Bess and Solar”项目,还被Albanese政府列为“优先项目”,意味着在监管审批及环境评估环节将获得额外支持。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Genaspi Energy今年5月在苏州与两家中国公司——China Storage Technology与Inovance——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据报道,这三家公司将携手在距阿德莱德北部小镇Bundey,建设南半球最大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在签约仪式上,Inovance高管Guo Lipeng称该项目是该企业“拓展澳洲市场的重要里程碑”,并强调“这体现了中国工业供应链在全球新能源格局中的综合实力”。

Genaspi Energy首席执行官Matthew Park在现场表示,“澳洲可再生能源的机遇巨大”,“政府正推动净零目标,而我们有幸能将项目落地在这场浪潮的前沿”。

《每日电讯报》还发现,Genaspi Energy已与中国公司鹏辉能源达成协议,供应“高品质储能电芯”,并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签署了另一份开发合同——该集团是一家中国国有企业。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澳洲战略分析机构总监、国家安全专家Michael Shoebridge认为,此事看似是中国政府与澳企通过“后门”完成了一项“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

Shoebridge指出:“按照中国法律,政府可以要求其企业交出所有数据,甚至干预系统运行。”

一带一路倡议见证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投资超过1万亿澳元用于道路、机场和能源基础设施,但2021年在澳洲受阻,因为被认为不符合国家利益。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近几日无法与Genaspi Energy取得联系,公司负责人也未回复电邮与短信,其网站上的联系电话无法接通。

《每日电讯报》记者上周五探访其悉尼办公室时,未见任何工作人员,Park也未回应电话联系。

澳洲影子能源部长Dan Tehan要求工党“坦诚”说明,是否知晓一家享受纳税人资助的公司将大部分工作外包给中国公司。

Tehan表示:“Chris Bowen必须公开所有背景调查的信息,并向澳洲公众解释,合同是否最终落入海外国有企业之手。”

澳洲能源部长Chris Bowen(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Genaspi Energy在南澳的光伏电站,是获得CIS支持的60个项目之一。

按照工党的旗舰激励机制,政府与私企会设定季度收益的“上下限”目标——若收益高于上限,公司需将多余部分返还政府;若收益低于下限,则由纳税人补足亏损。

由于涉及“商业保密”,每项交易的具体细节均不向公众披露。

在上周日回应媒体时,Bowen表示工党正为纳税人“提供最大价值”,他说:“所有CIS项目都会接受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惯常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