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这座永远不缺话题的城市,昨天又成功抢占了全球热搜!
前几天法国总理换了又换,新闻版面还没凉透,没想到——不到一周,巴黎又自己“制造”了一个大事件。
这次不是罢工、不是游行,也不是浪漫的塞纳河爱情故事,而是——
一场发生在卢浮宫的“珠宝大片级”劫案。
来重温一下昨天的内容
是的,那个收藏着《蒙娜丽莎》、排队都要两小时的卢浮宫,被四个“高智商硬核神偷”硬生生闯了进去。

他们带着升降机、电锯和TMax踏板车,在不到7分钟(也有4分钟版本)的时间里,完成了一场让所有编剧都拍案叫绝的“法国式优雅盗窃”。
巴黎人还在喝着早晨的咖啡,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家的国家级博物馆被搬空了半个珠宝展柜。
只能说——浪漫之都的戏剧天赋,从来没让世界失望过。
案情重温
时间:10月19日周日上午9点30分。
地点:卢浮宫阿波罗画廊。
演员:四名全副武装、戴着头套的“伪工人”。
道具:一辆自带升降机的卡车、电锯两把、TMax踏板摩托两辆。
剧本:精准踩点、速战速决、无声退场。
这支“巴黎速度小分队”没有开场白,没有拖沓对白,动作干净利落。
他们操纵升降机直达窗台,电锯切开卢浮宫的百年玻璃窗。
警报响起、电锯咆哮、玻璃碎裂——七分钟后,他们带着八件皇室珠宝,从容离场。

留下一地玻璃渣、五名被震惊到怀疑人生的馆内保安,以及一个全球震惊的早晨。

巴黎检方确认这次行动是“commando de quatre personnes”——一个四人小分队。
两人主攻(负责升降、切割),两人机动(骑摩托接应)。
计划周密、分工明确,专业性很高。
他们使用的升降机卡车是自己带来的,而非现场施工设备。
显然,整个行动进行了提前踩点、计算角度、测量高度、沙盘推演。
据调查,仅切割玻璃与取珠宝耗时不到3分钟,没有浪费任何时间。
根据监控录像显示,案发后,劫匪们沿着路线疾驰,方向直指A6高速公路,最终方向未知。
案发现场留下了什么?
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干预下,劫匪被迫匆忙逃离,没能成功点燃那辆仍然伸展着升降臂的卡车。
但是警方的收获比想象的多:两把电锯、一台喷灯、一桶汽油、几副手套、对讲机、毯子,以及一件在逃跑途中扔掉的黄背心(对,就是工地用的那种,也是黄马甲运动的那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能堂而皇之地把升降机停在卢浮宫门口——
是的,劫匪伪装成施工人员,用升降机、戴头盔、穿黄背心,
在巴黎——没人怀疑。
因为在巴黎,穿黄背心的人太多了。
损失清单
这群人显然对珠宝史有研究。
他们没有乱抢,而是直接锁定卢浮宫里最耀眼、最“值得下手”的地方——阿波罗长廊(Galerie d’Apollon),
也就是法国皇室珠宝陈列区。
被盗的宝物包括: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坦斯王后的王冠
这顶王冠由锡兰蓝宝石与钻石镶嵌而成,高约6.2厘米,宽10.7厘米。
它曾由拿破仑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的女儿——奥尔坦斯王后佩戴,后来传给了路易-菲利普国王的妻子玛丽·阿梅莉王后。
这套珠宝在几代持有者手中不断被改造,于1985年前一直归属奥尔良家族。

同系列的蓝宝石项链与耳环
与王冠同属一套“蓝宝石皇后系列”,由多颗切割精美的蓝宝石与钻石组成,是法国皇室珠宝工艺的巅峰之作。
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与耳环
这两件珠宝是拿破仑在1810年3月赠送给他的第二任妻子——奥地利的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结婚礼物。
那时,拿破仑与无法为他生育继承人的约瑟芬分开,重新缔结婚约以延续帝国血脉。

这条项链由32颗祖母绿(其中10颗为水滴形)和1,138颗钻石组成,
由皇室珠宝匠弗朗索瓦·雷诺·尼托(François-Régnault Nitot)打造。
欧也妮皇后的“胸前大蝴蝶结”
这件被称为“Grand nœud de corsage”的胸饰由2,634颗钻石精心镶嵌,宽达11厘米,是欧也妮皇后最具代表性的珠宝之一。
卢浮宫曾以672万欧元的高价购得,

好消息是:传说中重达140克拉的“摄政王钻石(Le Régent)”还在,没被动。毕竟那颗钻石太有名,拿出去卖就跟拿身份证去偷东西一样。
警报响了没?保安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成了法国网友的灵魂拷问。
“卢浮宫有保安吗?警报是摆设吗?”
巴黎检察官Laure Beccuau回应得一如既往的法式温柔:
“警报确实响了,安全中心也收到了,但我们还要确定守卫是否听到了。”
翻译成人话就是:响了,但可能没人听懂。
事实上,五名保安当时确实在场,但面对拿着电锯的蒙面人,他们选择了一个非常法国的反应——
先保证生命安全,再考虑工作责任。
这决定无疑是理智的!
劫匪走了、游客平安(现场还有十几名游客,他们在第一时间被突如其来的声响吓得不知所措,惊恐万分地躲到画廊后部),只是卢浮宫的声誉被电锯锯出一个大窟窿。
政府与民众的“群像反应”
司法部长达尔马宁:“我们确实丢脸了,但警察一定会赢。”
文化部长达蒂:“法国博物馆的确存在脆弱性,会全面安检。”
马克龙总统:“我们会追回作品,并惩治罪犯。”

前总统奥朗德:“这可能是境外势力在干扰法国。”

网友表示:“总统、总理、珠宝……巴黎现在是三位一体的‘换代模式’。”
法国媒体集体叹息:“我们丢的不只是珠宝,还有尊严。”
而巴黎网友则选择自嘲:
“七分钟偷走八件珠宝,比法国地铁准时多了。”
“卢浮宫有《蒙娜丽莎的微笑》,现在也有‘欧也妮的哭泣’。”
“巴黎已经不需要艺术电影,因为现实更精彩。”
幕后猜想:谁敢动法国的“皇冠珠宝”?
调查人员目前提出两种可能:
有金主下单。
可能是一位不差钱但收藏癖严重的“隐形富豪”,
或某个怀旧的寡头,只想在自己地下室重现拿破仑的辉煌。
洗钱。
拆掉珠宝,单卖钻石和黄金,再用复杂的金融手法漂白资金。
业内人士表示:
“这些珠宝在市场上根本卖不出去,除非拆解。
一旦分解,就永远无法复原。”
换句话说,如果短期内追不回失物,这些国宝很可能将永远消失了。
周一早晨,卢浮宫前一片混乱
在周日发生震惊世界的珠宝大劫案后,卢浮宫管理层第一时间下令闭馆。大约上午11点30分,馆内约1.5万名游客被平稳疏散。所有当日门票将自动退款。
原定于周一早上9点重新开放的巴黎卢浮宫,最终还是没能迎接游客的到来。馆方在最后一刻宣布闭馆,引发了现场游客的强烈不满与混乱。

在现场,被迫离开的不仅有法国本地游客,还有远道而来的国际旅人。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斯蒂芬妮和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帕特丽夏无奈地说:
“我们原以为昨天没来是幸运的,结果今天也进不去!真是一团糟。”
同样失望的还有两位德国游客杰西卡和玛丽。她们拿着手机困惑地查看网站:“明明看起来是开着的啊!”

“我们在巴黎只待到周五,希望能再买到票,但看这人流,可能很难。”
没有提前邮件通知,也没有清晰公告,游客直到现场才知道被“放鸽子”。
卢浮宫在社交媒体X上仅以一句简短声明回应:“今日因特殊原因闭馆。”而在周一上午10点21分,这句话又被复制粘贴发布了一遍。

卢浮宫劫案之所以让全世界震惊,不只是因为被偷的珠宝,而是——它的象征意义。
那是法国历史的光辉,是拿破仑时代的荣耀,是艺术与工艺的极致。
现在,它们或许正在某个地下车库的桌子上,被拆成闪闪发光的碎片。
但巴黎人依旧坚信:
“我们有酒、有艺术、有警察……最重要的,是永不消失的浪漫。”
毕竟,这座城市从不缺故事。
只希望,下次发生在卢浮宫的新闻,是“新展览开放”,而不是“劫案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