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哪儿就业率最高?南瓜如何成了万圣节主角?Orange告别2G时代!

最近,法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没错,卢浮宫被盗了!在举世震惊、唏嘘之余,近期还有哪些值得在法小伙伴关注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

NEWS

速览

据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称,19日发生的“卢浮宫世纪大劫案”中,阿波罗画廊八件珠宝被盗,欧也妮冠冕在博物馆附近被发现;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欧盟46.5%的地区20至64岁人口的就业率达到或超过78%。然而,法国的表现远未达到最高水平,仅有三个地区就业率超过78%;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即将停止2G网络服务,西南各省将率先断网;南瓜是万圣节的标志性象征,但它并非一直如此,百年前还有其它蔬菜曾是万圣节的代表物。

NEWS

“卢浮宫世纪大劫案”痛失八件珍宝

专家称几乎无法变现

巴黎当地时间10月19日清晨,全球最知名的博物馆——卢浮宫(Musée du Louvre)——发生一起罕见的珠宝盗窃案。四名全副武装的窃贼在开馆不久后闯入博物馆,盗走八件被誉为“具有无可估量文化价值”的皇室珠宝。法国文化部长拉希达·达蒂(Rachida Dati)证实,事件中无人受伤,但卢浮宫当日紧急闭馆以协助调查。

图源:新华网

据法国警方披露,案发约在上午9时30分。四名嫌犯驾驶一辆带升降平台的货车及两辆TMax摩托车抵达卢浮宫位于塞纳河畔的阿波罗长廊(Galerie d’Apollon)。他们伪装成施工人员,利用圆盘切割机破窗而入,仅用七分钟便撬开两座防弹展柜,抢走八件珠宝后骑摩托逃逸。警方在现场发现切割机、焊枪、汽油与手套等作案工具,并确认窃贼曾试图焚毁货车以毁灭证据。巴黎检方以“有组织团伙盗窃”与“犯罪集团结伙”展开调查。

被盗珠宝皆出自法国收藏,属于19世纪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及其皇后欧也妮(Eugénie)的珍宝。其中包括欧也妮皇后的冠冕及大襟花胸针、玛丽-路易丝(Marie-Louise)王后的祖母绿项链与耳环、玛丽-阿梅莉(Marie-Amélie)王后与奥尔唐斯(Hortense)王后的蓝宝石套饰,以及一枚被称为“圣物匣式胸针”的稀世胸针。

玛丽-阿梅莉(Marie-Amélie)王后与奥尔唐斯(Hortense)王后的蓝宝石套饰

图源:Musée du Louvre

幸运的是,欧也妮皇后的冠冕已在卢浮宫外被警方寻回,虽有损伤,但仍具重要价值。

欧也妮皇后的冠冕

图源:Musée du Louvre

此次被盗藏品因其“历史与艺术双重意义”而被形容为“法国遗产的象征”。正如拿破仑基金会(Fondation Napoléon)文物负责人皮埃尔·布朗达(Pierre Branda)所言:“这不仅是珠宝被偷走,而是法国的历史被夺走。”

然而,即便这些珠宝被盗,售出却几乎不可能。法国拍卖行德鲁奥(Drouot)主席、拍卖师亚历山大·吉凯洛(Alexandre Giquello)指出,这些珠宝均有完整编号与档案,任何公开交易都将立即被识破。“唯一的途径是拆解珠宝,取出宝石单独出售,并熔化金属。但那将破坏文物的整体性,价值会大幅缩水。”他补充说,“这种操作复杂且风险极高,窃贼可能低估了难度。”

图源:Musée du Louvre

据估算,这批珠宝共镶嵌逾千颗钻石、上百颗祖母绿与蓝宝石,总重465克拉,属不可替代的法国文化遗产。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社交平台上誓言:“我们必将找回这些作品,让罪犯付出代价。”警方目前正全力追捕四名嫌疑人,防止这些“无价之宝”在被拆解前遭到不可逆的损毁。

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方面,20日在宣布开放部分展厅不久后再次闭馆。

NEWS

法国哪些地区就业率最高?

仅三地达标

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最新数据,欧盟46.5%的地区已实现20至64岁人口就业率达到或超过78%的目标。然而,法国的表现依然落后。2024年,法国这一年龄段的就业率仅为75.1%,低于欧盟平均水平(75.8%),远逊于德国(Allemagne,81.3%)和荷兰(Pays-Bas,83.5%)。

图源:pexels

法国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近日在国民议会的施政讲话中直言,法国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是劳动参与不足:“法国人工作时非常高效,但他们进入职场太晚,离开又太早。”

在法国的22个旧行政大区中,只有三个地区已经达到欧盟设定的78%就业率目标:阿基坦大区(Aquitaine,78.7%)、中央大区(Centre,78.6%)和布列塔尼(Bretagne,78.2%)。但即使如此,这三地仍未能跻身欧洲就业率前100名。部分地区虽接近目标,如弗朗什-孔泰(Franche-Comté,77.9%)、卢瓦尔地区(Pays de la Loire,77.7%)、阿尔萨斯(Alsace,77.4%)及法兰西岛(Île-de-France,77%),但法国北部和南部的工业及边缘地区明显滞后。北-加来海峡(Nord–Pas-de-Calais,69.6%)、朗格多克-鲁西永(Languedoc-Roussillon,70.3%)与洛林(Lorraine,72.9%)等地区就业率尤其低,海外省区更属欧盟“就业率最弱区域”之一。

图源:pexels

欧盟统计局将低就业率地区分为两类:一是人口稀少、地理偏远的农村或边缘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欧;二是传统工业区,未能及时适应经济转型,受全球化冲击严重,如法国东北部与比利时瓦隆(Région wallonne)一带的老工业地带。全欧约有65个地区(占比四分之一)就业率低于73.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芬兰的奥兰群岛(Åland)以86.4%高居欧盟第一,其次是波兰华沙地区(Varsovie,86.2%)、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85.4%)、匈牙利布达佩斯(Budapest,85.3%)、荷兰乌得勒支(Utrecht,85.3%)和捷克布拉格(Prague,85.1%)。荷兰、丹麦(Danemark)、瑞典(Suède)等国的所有地区就业率均已超过78%。

图源:pexels

法国就业率偏低的原因早为大众所知。法国经济分析委员会(Conseil d’analyse économique,CAE)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的“人均工作小时数”显著减少,不是因为工人偷懒,而是因为在职人口比例太低。

法国人平均每年比德国人和英国人少工作约100小时,比美国人少300小时。中年群体(30至54岁)的就业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当,但年轻人和老年人明显掉队。法国年轻人中,全日制求学者比例高,边学边工作的较少,“既不学习、也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NEET)的群体比例亦高。与此同时,法国人普遍提前退休,老年劳动参与率偏低,尽管退休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趋势。

图源:pexels

此外,过去30年间,法国低技能劳动者的总工作时间锐减了40%,这一现象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极为罕见。CAE指出,这一趋势“无法用人口结构解释”,但其后果清晰:法国的就业结构正面临长期性弱化风险。

NEWS

Orange要关闭2G网络

法国23万部电梯将“升级”

在服役34年后,法国的2G移动网络终于要说再见了。法国主要运营商Orange最近公布了关停时间表:首批“退休”的地区是西南部的奥克西塔尼大区(Occitanie)和新阿基坦大区(Nouvelle-Aquitaine),这也意味着不少依赖2G的老设备和电梯报警系统要赶紧升级了。

图源:Franceinfo

2G网络自1992年由法国电信(France Télécom)推出,一度是手机时代的“大明星”。如今,它要退役了。Orange西南区公关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欧德拉(Sébastien Audra)说,这不仅是跟上全球潮流的现代化举措,也能省电——2G和3G占了移动网络能耗的21%到33%。更重要的是,释放出来的900MHz频段将被用来提升4G和5G的覆盖,让信号更稳、网速更快。

具体计划也已经出炉:2026年3月31日,巴斯克海岸(Biarritz、Anglet、Bayonne)的2G将率先下线;5月12日,朗德省(Landes)和比利牛斯-大西洋省(Pyrénées-Atlantiques)跟进;6月9日,奥克西塔尼大区的阿列日省(Ariège)、上加龙省(Haute-Garonne)、热尔省(Gers)、洛特省(Lot)、上比利牛斯省(Hautes-Pyrénées)和塔恩-加龙省(Tarn-et-Garonne)将全部断网。法国其他地区要等到同年9月才正式告别2G。至于SFR和布依格电信(Bouygues Telecom)的用户,也要等到2026年底。

图源:pexels

尽管普通人用手机2G用户不多(约160万,占总用户的2%),但专业设备和电梯报警系统的情况就麻烦多了:全国约有65万部电梯,其中约23万部仍使用2G系统。法国电梯联合会(Fédération des Ascenseurs)主席阿兰·梅斯利耶(Alain Meslier)提醒,“如果不升级,这些电梯一旦有人被困,报警可能发不出去”。此外,集中改造的需求还可能让1.7万名维修技师忙得不可开交,并推高公寓维护费用。

图源:pexels

不仅电梯,部分远程护理设备和冷库安全系统也需要迁移到5G或低功耗网络。欧德拉呼吁各行业协会尽快行动,以便顺利完成设备升级。顺便提一句,3G网络也在倒计时,预计从2028年底开始关停,届时法国约有100万台设备受影响,其中包括6万部电梯。

NEWS

“小萝卜下岗,大南瓜上岗”

为什么南瓜成为万圣节的标志?

Trick or Treat!万圣节马上就要到啦!

图源:pexels

一到万圣节前夕,街头巷尾总会出现那些露出诡异笑容、闪着烛光的南瓜灯。它们是节日的标志,也是“惊悚季”的灵魂装饰。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南瓜成了万圣节的代表?

图源:pexels

历史学者、宗教人类学专家纳丁·克雷坦(Nadine Crétin)解释说,这个传统的根源其实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凯尔特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凯尔特人会在10月31日前后庆祝一个叫“萨温节”(Samain)的节日,这一天象征着寒冷季节的到来,也是他们的“新年”。那时白昼越来越短,黑夜愈加漫长,人们担心死者灵魂会回来,于是会点起灯火、摆上食物来安抚他们。

克雷坦说,早期的“万圣节灯笼”其实并不是用南瓜做的,而是用大号的萝卜或土豆雕成的。孩子们会在节日夜晚提着这些蔬菜灯上街,灯上刻着“扭曲可怕的脸”。这种做法后来被称为“杰克灯”(Jack O’Lantern),源自一个古老的爱尔兰传说——一个名叫杰克(Jack)的醉汉因欺骗魔鬼而被诅咒,在人间游荡,只能靠一个装着火种的萝卜照亮前路。

图源:pexels

真正让南瓜登上舞台的,是19世纪40年代的那场“大饥荒”。1846年至1855年间,爱尔兰爆发严重的马铃薯病害,导致粮食绝收,数百万人被迫移民。他们漂洋过海抵达北美,在美国和加拿大定居,并带去了万圣节和萝卜灯的传统。

问题是,在北美想找到萝卜可不容易,但南瓜田却随处可见。于是,爱尔兰移民很快改用当地常见的南瓜来雕灯笼——不仅更大、更容易挖空,也能放更多蜡烛。克雷坦笑称:“小萝卜下岗,大南瓜上岗。虽然它太重,提着走不方便,但放在门口看起来更壮观。”

图源:pexels

就这样,南瓜灯从农田走上了门廊,成为家家户户迎接万圣节的标配。如今,无论是在纽约街头、巴黎橱窗,还是孩子们的装扮派对上,那颗橙色、带着笑意的“杰克灯”早已不仅是节日装饰,更是一个跨越大洋、承载着古老传说与移民故事的象征。

图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