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词,差点没把我吓一激灵——友情结婚。
刚看到这仨字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啥新型交友APP的玩法,结果点开一看,才发现人家是真的——结!婚!

但跟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婚姻完全不一样。友情结婚,说白了就是两个人没有恋爱感情、也没打算发生关系,却很郑重地跑去领了证,一起生活,甚至还生娃养娃。 听着是不是有点离谱?但在日本,这已经成了一股小风潮。

先说定义:友情结婚指的是一对男女,在没有爱情和性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法律程序成为夫妻。 别误会,这可不是“骗结婚”或者“假结婚”。 他们是真的想组成一个家庭,但只是基于“伙伴”关系,而不是“情侣”关系。

常见的选择者大概有两类:
性少数群体(比如同性恋、无性恋),因为日本法律还不承认同性婚姻,他们只能另辟蹊径; 不适应传统婚恋模式的人,可能觉得恋爱麻烦、不喜欢亲密接触,但又想要个家庭、有孩子。
你可以把他们想象成“搭伙过日子”的室友,只不过是室友+法律保障+共同责任的升级版。
案例:分床分钱包,还能生孩子媒体报道过一对典型的友情结婚夫妻:化名纱月和湊。两人2021年结婚,结婚之前就先把规矩立好:
不发生关系; 各自有独立的卧室和钱包; 家里只有一张双人沙发,还要排班坐,免得尴尬碰到彼此。
听着有点像大学舍友合租?哈哈,确实。
但别以为他们就只是“形式夫妻”。纱月后来用辅助生殖的方式怀孕了(对,你没看错,是用注射器解决的),孩子出生后,他们一个负责哄睡,一个管日常,分工比很多传统夫妻还明确。 纱月说,丈夫更像“不太亲近的表兄”,湊则觉得妻子像“一起打怪的战友”。

说实话,这种描述听起来很冷淡,但也很真实:没有恋爱的小情绪,更多是合作伙伴的踏实感。
有机构帮你撮合友情结婚在日本居然还有专门的咨询所。东京有个叫COLORUS的机构,定位非常清晰:帮助想要友情结婚的人找到合适的对象。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撮合了300多对。数据还挺有意思:
80%的男性是同性恋; 90%的女性是无性恋或泛性恋。
很多会员都会选择同居,还希望有孩子。 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摆拍式”的结婚,而是真的在过日子。
很多人第一反应:这跟假结婚有啥区别? 其实差别还挺大。“假结婚”往往是为了骗取身份、金钱或者福利,一旦被查到就会面临牢狱之灾。

但友情结婚完全不同,双方是真心想要一个合法的家庭结构,法律层面没问题。你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另类但正当的婚姻方式。
为啥选择这种方式?主要原因就两个字:压力。
纱月从小就发现自己喜欢女生,可妈妈天天催婚催生,她差点喘不过气。 湊虽然喜欢女性,但真正有性欲的对象是男性,谈过几次恋爱全因为“不能接受发生关系”而告吹。结果呢?父亲又天天念叨想抱孙子。

于是两个人找到了“友情结婚”这条出路,既满足了父母,又不用勉强自己。
还有个案例挺有代表性:一位叫莉香的女士,她对性关系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牵手都尴尬。尝试过各种婚恋渠道都失败,直到在COLORUS找到同样不想要亲密关系的男士,两人结婚,还生了两个孩子。

她说,如果没有友情结婚,她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家庭。
说到底,这股潮流背后折射的是日本社会的压力和矛盾。
社会期待:日本至今仍有“结婚生子才算大人”的普遍观念。性少数群体尤其受困,友情结婚成了他们的“妥协方式”。 法律限制:同性婚姻在日本不合法,很多权利(比如遗产继承、医疗决策)没法保障。友情结婚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空缺。 现实土壤:根据调查,日本有64%的夫妻超过一个月没有性生活。换句话说,很多“正常婚姻”最后也沦为无性婚姻,那友情结婚看起来就没那么奇怪了。
有人会担心:这种婚姻会不会影响孩子? 纱月的回答很佛系:如果孩子问起,她会说“因为觉得跟这个人能像朋友一样自在,所以就结婚了”。
其实孩子更关心的,是家庭氛围是不是温暖、爸妈是不是靠谱。至于爸妈之间有没有恋爱激情,可能压根不是重点。

说实话,很多普通婚姻最后也过成了“合伙人模式”,孩子一样健康长大。
在推特和论坛上,日本网友的评论五花八门:
网友A:“比起勉强去恋爱结婚,友情婚姻听起来反而更理智,至少不会互相伤害。” 网友B:“可惜的是,这其实是社会不给性少数群体出路的结果。说白了还是逼出来的。” 网友C:“我妈天天催婚,友情结婚这条路突然让我心动了……至少可以应付父母。” 网友D:“听起来不错,但想象一下沙发都要轮流坐,感觉生活像写字楼合租室友哈哈哈。” 网友E:“孩子长大后会怎么看?我有点担心,不过如果父母都负责任,那也许没问题。”
看完网友的反应,其实大家也挺矛盾的:既理解,又有点好奇,甚至有人跃跃欲试。
你说这算不算幸福? 我觉得,答案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毕竟,婚姻从来没有统一的模板。 有人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有人想要细水长流的陪伴,有人只需要一个靠谱的“生活搭档”。 只要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就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