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不小心丢了钱包的中国男子,要被遣返回国……

在日本的新潟县,一只掉落的钱包,让一名中国男子暴露了身份。

这起小小的事件,在新闻版面上转瞬即逝,却揭开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现实:在日本,很多人活得像影子,一旦不小心被灯光照到,就再也无处可逃。

警方透露,这名35岁的中国籍男子原本持有合法签证,但在留卡早在去年6月底过期。他既没有更新,也没有离境,而是在新潟县继续生活了一年多。

直到有人拾到他的钱包,交到警署,警察例行检查发现卡片已过期。10月17日,当他亲自去领回钱包时,迎接他的不是失物,而是一副手铐。 他承认了事实,也承认自己明知违规,却仍留在日本。

对于日本警察来说,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入管案件”; 但对许多在日本打工的外国人来说,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规则缝隙中生活的自己。

日本的入境管理极为严格:签证期限一旦届满,哪怕仅仅逾期一天,就会被视为“非法滞留”。根据日本法务省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六七万人属于“黑户”状态,其中越南人、菲律宾人占了大多数,中国人大概占1成左右。

他们中有的是签证忘记更新的打工者,有的是被雇主拖延手续的劳工,也有人干脆选择“黑下来”,因为比起回国,他们更害怕的是“再也不能回来”。

但如果说这名男子算“青铜级”,那日本警方前一阵子逮捕的另一名“黄金级黑户”,更让人唏嘘。

10月11日,三重县铃鹿市一名路人报警,称“有人骑车摔倒在路上”。 警察赶到后,发现一位63岁的中国籍男子倒在路边,没有明显外伤,也能正常对话。例行询问时,警察查看了他的护照,却惊讶地发现——这名男子的短期签证早在2001年5月24日就已到期。

换句话说,他已经在日本“黑着”生活了整整二十四年四个月,这比丁尚彪的日本15年黑户时间还长。

被逮捕后,这名男子供称,自己最近才从朋友处得到帮助,“两三天前才来到铃鹿”。警方目前正在调查他的收入来源,因为要在没有合法身份、没有保险、没有工作许可的情况下活过近25年,意味着他必定有一整套“地下生存方式”——靠朋友接济、靠打零工、甚至靠日结工地维生。

新闻里没有提到他为何不回国,只留下了那句“依靠朋友生活”的供述。可以想象,这二十四年如一日的日子,他几乎要像生活在地下那样小心翼翼,每天都含泪活着,家里有事都不能回,生病了也不能去看病,这种孤独让人想想都是不寒而栗。而且如今63岁的年龄,预计也打黑工也打不了多少年。

日本社会过去对“黑户”的态度曾经暧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惹事,警方往往不深究。但这几年,情况明显变了。入管厅的人手和预算都在增加,全国范围的“非法滞留一斉取缔”行动一年比一年频繁。

东京、大阪、名古屋的警察局与入管合作,常在夜间检查工地、车站、风俗区,只要身份证件对不上,就会被当场带走。被捕后,大多会被送往“东日本入国管理中心”等拘留设施,等待遣返。手续一旦启动,几乎没有挽回的余地。

日本政府的理由很简单:社会治安与国家形象。 他们认为,“不法滞留”不仅影响劳工市场秩序,也可能成为地下经济、假结婚、非法打工的温床。 而随着外国劳动力急速增加,舆论压力也在上升——有人担心治安恶化,有人觉得外国人“抢了工作”,于是“清除非法滞留者”反而成了政治正确的口号。

所以,现在在日本做“黑户”,几乎没有任何安全地带。 不论是超市打工、骑车摔倒,还是钱包遗失,只要被查到,就意味着拘留和遣返。 那些曾经在便利店夜班、在工地搬砖的身影,会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个讲求秩序的社会里,规则从来不是建议,而是底线。 它不会通融,也不会怜悯。 对普通日本人来说,那是秩序; 对非法滞留者来说,那是围墙。

我们建议,如果没有正式身份,还是早点回国得了。 毕竟,比起活在阴影里,能堂堂正正地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