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的“省钱达人”们准备好会员卡吧!一家全新的 Costco 即将在新西敏(New Westminster)的 Queensborough 区开设——但这次不是普通的仓储超市,而是大温地区首家 Costco Business Centre 商业中心。

注意,这不是“普通 Costco”,而是主打商业用户的商业中心! 新店位于新西敏的原 Queensborough Lowe's 家居建材店旧址,具体地址为新西敏Queensborough 区 1085 Tanaka Crt。 新店面积约 14.2 万平方英尺,紧邻 Value Village 二手店和 Queensborough Landing 名牌折扣商场,地理位置相当便利。
据悉,新店在停车位设计上也进行了优化,预计将提供更宽敞的车位以应对大批顾客到访。 根据604now的报道,与传统 Costco 不同,这家门店定位为 Business Centre,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货品将以批量、大包装和专业用途商品为主,覆盖餐饮、零售、办公室等多个行业。 尽管仍会提供常见的食品、生活用品等产品,但消费者应预期更多“商用规格”,而非家庭日常采购导向。 加拿大 TikToker Andy Shen 在感恩节发布了一张标志和传单的照片,显示该场所将于 11 月 14 日星期五开放。

“商务中心有点不一样”,Shen 在Facebook上向他的6.6万名粉丝解释道,“这里没有美食广场,没有眼镜店,没有药店,也没有服装店,但你可以买到50磅土豆、20磅西红柿、5加仑洗碗机清洁剂等等!” 新店的传单显示,购物者可以买到黑森林火腿、黄油鸡酱和墨西哥产的可口可乐等主食。 新店消息一出,不少本地居民表示兴奋,尤其是做生意或需要大宗采购的顾客。但也有市民担忧 Queensborough 大桥一带的交通会因此变得更加拥堵。 一位网友直言:“RIP 大桥”,另一个评论道:“那边平时就够塞车的了”。

作为大温首家 Costco 商业中心,这家新门店无疑会吸引来自整个低陆平原的顾客前往采购,尤其是餐馆老板、小型商户及创业者。价格实惠或许值得期待,但如何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车流高峰,也是社区目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花四万办PR 华裔一家身无分文回国
加拿大移民顾问行业中有不少欺诈事件发生,甚至包括一些人冒充移民顾问,加拿大正在制定新规,以遏制移民顾问的欺诈行为,并加强对不当行为的执法力度。

这些措施包括扩大移民和公民顾问学院(CICC)的权限,并对非法咨询行为施加更严厉的联邦处罚。 最近CBC报道了一起中国家庭为获得加拿大居留权支付4万加元(人民币约20万)后身无分文地回国的事件,凸显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包括非常高昂的代理费用,没有牌照的人士与客户签约等。

彪女士(音译,TingTing Biao)放弃移民计划时,失去了数万加元的积蓄,让她身无分文,精神受到创伤。 她今年8月在萨斯卡通接受CBC采访时声音颤抖地说道:“我女儿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她给孩子提供的是他人捐助的面包。 今年一月,彪女士和丈夫带着六岁的女儿持旅游签证抵达加拿大,打算探索永久移居加拿大的选择。 她与萨斯卡通的华裔A女士(化名)以及一家移民公司B(化名)签订了合同。 彪女士说,她是朋友介绍来这家移民公司的。她相信,有一位同样是华裔的代理人,是值得信赖的。 A女士向彪女士提供了移民建议,并提供了一条看似清晰的永久居留途径,但价格高达11万加元。 一位专家告诉CBC,移民加拿大的费用不应该这么高;聘请一位移民顾问来完成与彪女士类似的流程,通常需要花费 5,000 至 10,000 加元。 此外,A女士并不是一名持牌移民顾问,尽管她称自己的丈夫是一名持牌移民顾问,她根据他的指导和多年的经验提供移民建议。 CICC通过向移民经纪发放执照、制定指导方针和调查投诉来规范该行业。该学院表示,任何未经许可、以收费或其他报酬非法提供加拿大移民咨询的人,都是未经授权的从业者。 彪女士在签订合同时支付了第一笔 20,000 加元,并在成功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评估 (LMIA) 后支付了接下来的 20,000 加元——这是加拿大雇主有时需要雇用外国工人的文件。 虽然彪女士获得了厨房帮工职位的积极评估,不过一位专家告诉 CBC,这份工作当时并不符合萨斯喀彻温省永久居留权的资格。 彪女士的下一步是获得工作许可,但彪女士的工作许可申请被拒绝了。 A女士随后建议彪女士采取一种更昂贵的绕道——在黄刀镇投资8万加元开办企业,申请投资签证。但该项目要求投资额超过20万加元,并且要具备流利的英语、商业经验和高净值。而这些条件,彪女士都不具备。 这时,彪女士意识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决定放弃合同。积蓄花光,在加拿大的生活也毫无希望,她被迫返回中国。 如今回到中国,彪女士说,这段经历依然困扰着她的家人。在失去了所有积蓄后,她正在努力重建生活。她说,她仍然感到悲伤和愤怒。 她说,她分享自己的故事是希望警示其他外国人和新移民不要遭遇类似的骗局。 她说,那次经历让她至今仍被噩梦所困扰。“在梦里,我哭了”,她说,“我丈夫把我摇醒了……我还在哭。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