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集体异常行为!学者示警:恐对人类造成连锁灾难

美国各地鸟类近来出现前所未见的异常迁徙行为,引起科学界高度关注。研究人员警告,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不仅可能导致多种鸟类灭绝,还可能严重冲击自然生态与人类粮食供应体系。

康乃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访问学者、迁徙生态学家安德鲁·法恩斯沃斯(Andrew Farnsworth)指出,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导致过冬栖地温度升高,越来越多鸟群放弃了原有的南迁模式。"鸟类的迁徙节奏已被打乱,这将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他说。

鸟类在自然界扮演关键角色,它们不但能控制害虫,还能传播种子与协助授粉。全球约5%的粮食与药用植物依赖鸟类授粉。一旦鸟类无法正常迁徙与觅食,将直接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引发粮食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等连锁效应。

法恩斯沃斯强调,北极与北方森林地区升温加剧,加上野火频繁,正快速侵蚀鸟类的生存空间。

美国奥杜邦学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研究进一步指出,未来50年内,北美约有389种鸟类面临灭绝威胁,占所研究鸟种的三分之二。到2080年前,这些物种可能失去超过一半的栖地。而根据康乃尔鸟类学实验室调查,自1970年以来,北美鸟类数量已锐减30亿只。

鸟类数量剧减不仅会破坏自然生态,也可能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冲击。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以及兰花、芦荟等药用植物,都高度仰赖鸟类授粉。一旦授粉链断裂,农民恐面临产量下滑、成本上升,进而引发全球粮食价格波动。

专家指出,造成鸟类锐减的主因包括:

栖地流失与都市开发

全球暖化与气候时序紊乱

农药滥用

人为因素造成的撞窗与野生环境破坏

法恩斯沃斯强调:"鸟类的分布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全球暖化让它们失去了与环境同步的能力。"

在美国,多种迁徙鸟类已因气候异常出现生存危机。

黑喉蓝莺(Black-throated Blue Warbler):因迁徙时食物短缺导致族群急速下降。

红腹滨鹬(Red Knot):停歇地缩减,族群规模较以往减少约75%。

斯温森画眉(Swainson’s Thrush):因野火和森林升温导致栖地流失,在美国多州的繁殖地与中途停栖地遭到破坏。

奥杜邦研究团队也提醒,部分人为喂鸟行为看似出于好意,却可能让鸟类放弃迁徙,甚至吸引天敌,进一步加剧生态失衡。

科学家呼吁,各国政府必须加速采取减碳行动、保护湿地与森林生态系统,并制定更完善的野生动物保护政策。"鸟类是生态系统的晴雨表它们的异常行为反映出地球正在发生深层次的气候危机。"法恩斯沃斯警告。

专家强调,如果人类忽视这项警讯,粮食供应、药材生产与生态平衡都可能在几十年内遭受难以逆转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