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长大的女孩,被送回一个她听不懂语言的“祖国”

这个夏天,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清理行动”,正在无声地展开——那些在日本生活多年的外国人、甚至是在日本出生、讲着日语长大的孩子们,正在一个个被遣返回他们几乎不认识的“祖国”。

一切的导火索,来自今年5月。出入国在留管理厅,也就是日本的入管局,公布了一项听起来“正义凛然”的计划——“为了国民安全与安心的不法滞在者零计划”。表面上,这项计划是为了打击非法滞留者、维护社会秩序;但在实际执行中,却迅速演变成一场“驱逐风暴”。

支援外国人的团体们最早察觉到了异样。过去半年,强制送还的数字急剧攀升——尤其是今年夏天以后。那些正在申请难民身份、等待裁决的外国人,那些因为战争、贫困或家庭原因滞留日本的移民家庭,都成了“重点对象”。入管不再宽容,也不再解释。申请未决?在留特许待批?统统不重要。能送走的,就立即送走。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股风暴,甚至刮向了“日本出生的孩子”。

在埼玉县,一名支援“在日库尔德人”的日本志愿者团体透露,自“零计划”实施以来,已经有近30名库尔德人被送还。被送走的人中,有父母在日本工作十多年、孩子在日本小学上学、只会说日语的小女孩。她从未踏上“祖国”的土地,却被塞上飞机,带往一个她听不懂语言、没有朋友、没有家人的地方。

“她明明是日本长大的孩子啊。”支援团体成员哽咽着说。 这不是个案。甚至有患有“恐慌障碍”的尼泊尔男性,也在仍在打官司、等待在留特许的过程中,被强行送走。家人哭喊着追到机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起飞。

面对国会议员和支援者的质问,入管的回答冷漠得像机器。 “没有统计。” “无法回答个别案件。” 当被问及自5月以来的实际遣返人数,入管选择“保持沉默”。这份沉默,比数字更令人不安。

8月27日,在东京参议院议员会馆,一场小规模的集会召开。来自反贫困网络的代表、议员、志愿者、外国人家庭齐聚一堂,他们唯一的诉求——“立即停止对外国儿童的强制送还”。

会议上,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人发言。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外国劳工问题,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变化。他声音沙哑,却字字有力:“就算国会追问,也很难让入管停手。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有人站出来说——这种做法,是不被允许的。”

这场风暴的本质,不只是政策问题,更是“人”的问题。 日本社会长期以来习惯把外国人分成两类——“有用的”和“麻烦的”。当劳动力短缺时,他们被欢迎为“技能实习生”;当社会压力上升时,他们却成了“治安隐患”。而现在,“零计划”的旗帜下,真正被抹去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在日本扎根多年的生命。

一个孩子,在东京郊外出生、上学、学日语、唱校歌,却在某一天被告知:“你必须回去。” 一个父亲,曾在日本工厂打拼十年、缴税、租房、交朋友,却在夜深人静时被敲门带走。 一个社会,正在用“制度的冷漠”,抹杀他们的存在。

在日本,关于这件事儿的讨论很热烈

有人说,这是日本在“恢复秩序”。 但也有人说,这是在“失去人性”。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