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年轻人如何看待义务兵役?来自运动场的真实声音

在德国联邦议院,关于重新引入兵役制度的讨论正在升温——甚至包括强制性服兵役的可能性。虽然具体形式尚未确定,但年轻一代的男性对此怎么看?让我们把视线投向纳戈尔德的一个运动场。

这个夜晚,纳戈尔德足球俱乐部(VfL Nagold)U19队的十五名年轻球员正在场上训练,他们都在17至18岁之间。有人正在接受职业培训,有人仍在职业学校,还有人正为高中毕业考试做准备。大多数人出生在德国,少数人有外国背景并持双重国籍。可以说,他们是德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他们共同面对着一个自2011年废除义务兵役以来再度出现的问题——要不要去当兵?

1

“一份感恩的体现”18岁的菲利普·施魏策尔已经下定决心:“我不会去。我不想在必要时被迫拿枪去对别人开火。”这名正在接受汽车机电技师培训的年轻人认为,兵役不适合自己:“我的生命对我来说更重要。”而17岁的伊吉特·亚里姆则持不同看法。他的父母来自土耳其,他本人在德国出生,拥有双重国籍,目前正准备参加高中毕业考试。对他而言,服兵役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我觉得如果让服兵役更有吸引力,比如提高薪资待遇,就会有足够多的志愿者。”他补充说,如果真的要实行强制兵役,他也不会害怕,“我是个勇敢的人。”

2

对强制兵役兴趣不高然而,像伊吉特这样无所畏惧的人并不多。许多球员坦言,当今的世界局势让他们担忧——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加沙冲突,想到可能被卷入战火,难免感到不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大多数人还没有认真思考过未来可能到来的兵役制度——无论是全面征召还是抽签制。在这个偏远的地方,柏林似乎很遥远,那些议会里的讨论也显得无关紧要。“到时候再说吧。”几个小伙子笑着说。但大多数人一致认为:强制性制度不会受欢迎。“不应该是义务的,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自由。”卢卡斯·豪泽表示。他虽然理解联邦国防军目前人手不足的处境,但仍主张自愿原则。

3

计划已定,却被兵役打乱夜色渐深,灯光亮起,训练进入高潮。射门、防守、冲刺——十五个年轻人飞奔在球场上,纪律、合作、体能俱佳,堪称联邦军的理想人选。然而,真正愿意服兵役的人寥寥无几。“如果明年真收到兵役通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拉斐尔·卢卡斯说,“这会打乱我现在的计划。”这句话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18岁正是规划未来的重要节点。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开始职业培训,甚至进入大学。如今社会早早要求16岁的少年规划人生,而18岁突然被征召,势必打乱他们的节奏。

4

兵役的吸引力是什么?除非有人早已把联邦军写入人生规划,就像18岁的路易斯·比勒一样。他正在完成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考试。他说:“如果真的恢复义务兵役,六个月也还可以接受。”他解释道:“薪水不错,可以多运动,还能学到纪律,我觉得这对人成长也有帮助。”不过,在15名球员中,他是唯一一个真心愿意服兵役的人。其他人此刻只关心球场、进球与胜利。然而,不论他们是否愿意,这一代年轻人终将面对同一个问题:当兵,还是不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