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前总理吉姆•博尔格(Jim Bolger)逝世,享年90岁。
作为新西兰第35任总理,博尔格在1990年率领国家党以压倒性胜利上台,结束了“罗根诺米学”(Rogernomics)时代的混乱局面,带领国家进入新的经济阶段。他担任总理七年,是最后一位在旧制“简单多数选举制”(First-past-the-post)下执政的领袖。1996年选举后,他与新西兰优先党领袖温斯顿•彼得斯(Winston Peters)组成联盟政府。翌年,他被党内推翻,由珍妮•希普利(Jenny Shipley)接任。
博尔格1935年出生于塔拉纳基(Taranaki),父母为爱尔兰移民。他早年务农,并积极参与农民联合会事务。1972年进入国会,代表塔拉纳基—金凯利选区长达26年。1998年辞职后,他出任新西兰驻美国大使。2001年回国后,出任新西兰邮政及新成立的国民银行(Kiwibank)董事长,任期至2010年。

博尔格一生关心政治与社会议题,直至九十高龄仍积极发声。上月,他在《明日同行》(Tomorrow Together)报告发布后强调,政治领袖应虚心采纳来自不同思想与背景的好点子:“我们必须包容不同种族、文化与信仰的人,共同拥抱这个社会的多元整体。”他也呼吁老一代应倾听年轻世代与新科技的声音:“他们更了解明天的世界与科技,我们要学会开放接受新的机遇与思想。”
“体面社会”的理想与反思
博尔格1990年以“建立体面社会”(The Decent Society)为竞选口号上台,然而上任后立刻面对BNZ银行濒临倒闭与严重财政危机。他在1991年推行“母亲级预算”(Mother of All Budgets),实施严厉财政紧缩与社会福利削减。此后,这段时期常被视为新西兰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开端。
多年后,博尔格也公开反思当年的新自由主义政策。2017年,他在RNZ访谈中直言:“这些政策未能带来真正的经济成长,而少数富人得到了绝大部分利益。”2021年,他再度指出,国家党必须“重新想象资本主义”,摆脱让社会分裂的经济模式:“有人富得离谱,也有人得靠食物银行度日。”
政界致哀
温斯顿•彼得斯在清晨发表声明,回忆两人共事时的点滴:“我们在政策上虽有分歧,但自1996年起,我们共同领导了新西兰首届混合选制(MMP)联合政府。博尔格是个言而有信、有诚信的人。”
现任总理克里斯•勒克森(Chris Luxon)称赞博尔格是“新西兰政治史上的巍然人物”:“他是一个有信念的领导者、一位深具影响的改革者,也是一位为国奉献的公仆。他的遗产将被世代研究、讨论与尊敬。”勒克森以毛利语致哀:“Haere atu rā, e te rangatira. Moe mai rā i te rangimārie.”(伟大的领袖,请安息。)
“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博尔格在今年90岁生日时曾说,他“度过了一段美好人生”。回顾政治生涯,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挑战是让白人社会正视“我们欠毛利人的事实”。他表示,自己的爱尔兰血统让他对被视为“二等公民”的处境感同身受。
在被问及对新西兰人的寄语时,他说:“不要试图命令别人,而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关切,这样才能提出真正有助于改善他们生活的建议。”
博尔格逝世时,家人陪伴在侧。他的家属在声明中感谢惠灵顿地区医院及救护团队的悉心照护,并表示:“吉姆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丈夫、父亲与祖父,我们将深切怀念他。”
他身后留下妻子琼(Joan)、九个子女及十八个孙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