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超市爆发牛奶价格战!Lidl降价引巨头跟风,消费者恐难获实质利好

近日,爱尔兰 Lidl 超市率先将2升装牛奶价格下调0.1欧元至2.35欧元,立即引发多家主流零售商同步跟降,被业内视为潜在价格战的首轮交锋。这场价格调整发生在爱尔兰中央统计局公布杂货通胀率达18个月新高、政府预算案未能有效缓解生活成本压力的背景下,凸显出零售市场正处于敏感时期。

市场分析指出,当超市对牛奶这类高度替代性商品降价时,竞争对手往往面临多重选择。此次多数零售商选择以价格匹配策略应对,符合价格战爆发前的典型特征。根据康德尔数据显示,Lidl目前是爱尔兰增长最快的超市,其通过持续投资自有品牌并下调日常必需品价格的策略,正吸引越来越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回顾历史,价格战在零售领域并不罕见。自1999年 Aldi 和2000年 Lidl 相继进入爱尔兰市场以来,当地超市行业便持续经历复杂的价格博弈。2006年废除"杂货令"允许低于成本价销售后,会员专享折扣和忠诚度计划更成为零售商稳固市场份额的防御手段。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曾出现类似的牛奶降价风波,但价格很快回调,未能形成持久战。

此次Lidl在打响价格第一枪时,罕见地公布了战略细节:本轮牛奶降价将耗资290万欧元,并预留2000万欧元专项资金用于意面、谷物食品、方便餐、尿布及宠物食品等日常必需品的价格调整。分析师认为,这种明确公开投资规模与涉及品类的做法,实则在划定"交战规则",预示这可能是一场短暂且有限度的价格竞争。

然而当前市场环境与过往存在本质差异。爱尔兰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报告显示,当地零售商本就维持着欧洲最薄的利润空间,且近期物价上涨主要源于生产成本与运营费用的显著增长。供应商与奶农对终端降价可能带来的利润挤压保持高度警惕,价格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上游的风险不容忽视。

展望后市,理论模型表明在首轮交锋后,面包、谷物、奶酪、黄油等原料成本下降的品类可能成为下一波降价对象。但消费者实际获益可能有限:按Lidl约占14%市场份额、2000万欧元降价额度计算,即便所有主要零售商均跟进同样投入,在价值约140亿欧元的杂货市场中,总体价格降幅仅约1%。

业内观察家认为,此次价格调整更可能是圣诞消费季来临前,零售商为留住价格敏感型顾客的战术举措。真正的全面价格战爆发,仍需观测Lidl是否通过此举从市场领导者手中夺取显著份额。目前来看,这场由牛奶引发的价格博弈,正演变为后疫情时代零售商应对通胀压力与消费疲软的精准攻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