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住在山腰的豪宅里,窗外是城市美景;也有人埋头学术,名校、博士头衔加身,被视为人生赢家。但就在看似完美的人生表面下,悲剧却悄然酝酿。
10月13日下午,香港壽山村道的豪宅内,一名中法混血女子与年仅7个月大的女儿一同离世。几千公里外的新加坡,一位剑桥博士的故事也在沉寂中终结。
两个不同背景、不同城市的女性,却被同一种无声的疾病吞噬,它不分贫富,不挑身份,只在你最脆弱的时候悄然靠近......
1
壽山村道的寂静——豪宅里的崩塌
10月13日下午四点多,香港警方接到报案。一名法籍男子慌乱地告诉警方:他34岁的妻子在家上吊自尽,七个月大的女儿也昏迷不醒。救护人员赶到壽山村道6A壽山花園,可惜,一切都太迟了,母女二人被证实当场死亡。

Oh
据港媒报道称,壽臣山位于港岛南区,环抱深水湾与浅水湾,是香港富人区之一,这里住户大多是政商名流及外籍高管。而壽山村道是区内核心地段,据说这附近还有包括财政司司长官邸和多座领事馆员工宿舍。
我们搜索了一下,根据市场数据,寿山花园的房子售价约为6,500万港元至6,900万港元不等。(来源于网络数据,大家要是有了解的欢迎补充)。

HK01
警方调查发现,死者是一名中法混血女子,拥有香港身份证,丈夫是法籍男子。案发当天,她让丈夫外出,又支开外佣。
监控则拍到,下午两点左右,她在厨房和主人房之间反复来回,动作慌乱。二十分钟后,画面中她消失。直到两小时后,丈夫回家,才揭开这一场悲剧。
在卧室衣帽间,警方发现她用皮带上吊;厨房里一个婴儿胶浴盆内,女婴被发现浸在水中。现场遗书简短而哀伤:“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HK01
法医随后到场协助检验遗体。初步检验显示,除了颈部的伤痕吻合上吊死因外,女死者身上并无其他可疑伤势,而7个月大的女婴身上亦无表面伤痕。法医初步推断两名死者的死因可能为窒息致死,但真正死因仍待进一步解剖确定。

有线新闻
熟悉这家的邻居说,女死者性格温和,笑容浅淡,平时带着婴儿散步,没人看出她情绪不稳。“她看起来就是那种幸福的太太啊,有钱、有家庭、有小孩。”一位保安轻声说。
只是,外表的平静从来不等于内心的安稳。
在警方调查中发现,女死者患有抑郁症,据了解,这是死者的第一胎,她在生下女儿后病情有复发迹象,并需要定期服用抗抑郁药物。
说来也巧,香港的豪宅区这段时间简直是命案频发啊,就在前几天,山顶道1号那栋有名的大宅里,也传出一宗女子上吊身亡的消息。警方通报称,死者是一位31岁的菲律宾籍女子,她在这栋房子里做外佣,持有香港身份证。

中国新闻周刊
10月8日早上,屋里的员工发现,这位女佣在房间里用布带上吊。吓坏了的报案人赶紧解下布带,再打电话报警。警察和救护车很快到了,可惜人已经没了气息。警方检查现场后,没有找到遗书,也没发现明显外伤,目前还得等验尸结果才能确定死因。
这栋房子来头不小。现任屋主是有“重庆李嘉诚”之称的企业家张松桥,他在2004年花了1.38亿港元买下这处物业。而在那之前,这里曾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和他妻子林乐怡的家,两人曾在这里生活了整整11年。想想也让人唏嘘——一座见证过传奇作家岁月的豪宅,如今却成了命案现场。

新浪
2
盛港东的沉默——学霸的坠落
而就在上周,新加坡也传来另一则令人心碎的消息。盛港东通道324D座,一间八楼的组屋单位里,警方在10月6日破门而入,发现屋内父女两人早已身亡。
47岁的徐娜,曾是“别人家的孩子”。她毕业于英华初级学院,是那届的华文写作比赛全国冠军。后来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用三年多就拿到学士学位,两年后获硕士,2008年,她更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Asia One
那时的她,被形容为“有才、有温度、充满光亮”。她喜欢画画、做菜,把作品发到博客上,与世界分享生活的点滴。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2017年——她最依赖的母亲因淋巴癌去世。打击巨大。好友回忆,那之后的徐娜开始变得沉默,渐渐疏远同事和朋友。精神状况日益不稳,常出现焦虑和幻觉。

她的父亲——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成了她唯一的依靠。父女两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邻居说,他们很少外出,即使在电梯间相遇,也总低头匆匆离开。徐父总是戴帽子、口罩,拎着两袋米,像是在重复一种生存仪式。
最后一次有人见到他们,是8月底。之后,门窗紧闭。直到10月6日,楼下住户闻到异味并报警,警方才揭开真相——徐父早已化为白骨,而女儿倒在客厅门边。法医判断,两人死亡时间相差约一个月。父亲或许先离世,而无法自理的女儿,在漫长的绝望中被困在家里,直到饿死。

她的同学得知消息后震惊不已。有人成立群组,联系驻新加坡中国使馆,希望替她处理身后事。
同学们几乎无法将那位曾经才华横溢的同窗与这起悲剧中的女死者联系起来。莫先生坦言:"报纸上看到时,我先否定,因为提到说,她是精神有问题的人"。
徐娜的英华初级学院数学教师吴忠义听闻消息后悲痛地表示:"她是那届女学生中最突出的一个,但她不喜欢麻烦别人,就连她课后来请教老师时,语气都很不好意思,真的很乖很懂事"。

Asia One
看到香港双尸案的报道下面,有很多网友在问: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自杀?其实,这正提醒我们一个现实:财富、地位、学历、名声——它们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快乐,也不能替我们抵挡心理的脆弱。

报道评论区截图
即使是社会经济地位良好的人,也会面临心理健康的问题。抑郁、焦虑、孤独。
人生在世,有人说痛苦是常态,快乐只是短暂的慰藉。可其实,人生的常态远不止“不开心”这一种。喜怒哀乐都是常态,这些情绪像四季的风雨与阳光交替出现,组成完整的人生图景。快乐与痛苦,欢笑与泪水,都在提醒我们——我们仍然活着,我们仍然在感受世界。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消灭痛苦,而在于允许它存在,允许脆弱存在,允许我们去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现代社会习惯把脆弱藏起来,把真实的情绪压下去,追求效率与成功,可最稀缺的东西,或许正是——一个可以真实呼吸、允许脆弱的空间。
如果我们能给自己这样的空间,也给身边的人这样的空间,让喜怒哀乐自由流动,那么人生或许才算有滋味吧。
诚然,每个人都渴望顺利圆满,但也希望大家不再把脆弱当作羞耻,而是学会与它共处,让它成为人生的真实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要更多地去关心周围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