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1%加拿大人对移民说“不”,华裔学者疾呼:这将是巨大错误!后果很严重!

近日,加拿大《环球邮报》专栏作家 Kevin Yin 撰写了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他指出,加拿大社会对移民的态度正发生令人担忧的转变,而这对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曾几何时,加拿大以其开放包容的移民政策闻名于世,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国度。但最近的数据和民意却显示,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

以下为 Yin 的文章翻译内容:

加拿大对移民的支持度已急剧下降。根据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部(IRCC)的数据,去年是有记录以来首次有多数加拿大人认为移民数量过多。

而最近一项 Nanos 民意调查更显示,高达71%的民众现在支持减少移民数量。

如果政府无法为重振这一国策赢得支持,我们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地缘政治影响力都将面临风险。

住房危机与民生压力

首先必须承认,疫情后创纪录的移民水平确实加剧了本就严峻的住房危机。

随着贫困率上升和无家可归者增多,加拿大人担心如何照顾好已经在这里生活的人,这种忧虑合情合理。

过去的移民政策确实存在管理不善之处,民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为何加拿大依然需要移民?

然而,从长远角度审视,我们要发展经济、维持社会服务、提升国际影响力,需要的恰恰是更多而非更少的移民。

Nanos 调查进行于去年九月,而今年新移民数量已经急剧下降。目前季度平均人口增长已降至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低点,甚至低于疫情期间水平。在公众舆论转向之际,这些数据值得我们深思。

经济增长离不开移民

提高人均生活水平意义上的经济增长,离不开移民。以日本“失落的几十年”为例,这几乎完全是由于非工作退休人口迅速增加,而该国拒绝用新移民来抵消这一影响。欧洲如今也面临类似挑战。

众所周知,移民创业精神更强,更具创新性,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也往往高于本地出生人群。因此,解决加拿大生产力疲软、创新率低和人才外流美国等问题,都依赖于我们吸引国际人才的能力。

移民是养老体系的支撑

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福利的能力也取决于海外人才的引入。养老金由一般税收收入资助,意味着今天的年轻人正在供养今天的老人。

要维持这一体系,我们需要缴纳资金的人与领取福利的人数量保持平衡。

然而,加拿大生育率仅为每名妇女1.26个孩子(远低于七国集团平均水平,仅比人口衰退的典型代表日本略高)。

没有新移民,为养老体系供血的年轻劳动力池将逐年急剧萎缩。

移民是国际话语权的基石

在加拿大无法再依赖他国保障自身安全的今天,人口规模对地缘政治实力也至关重要。

贸易谈判是为了进入大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和印度为何拥有如此大影响力,也说明了为何各国急于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毕竟美国市场规模几乎是加拿大的十倍。

军事实力同样依赖人口基础,现役部队只能占人口的很小一部分,而加拿大军队目前面临近1.4万的人员短缺。如果我们希望加拿大在国际上更有分量,加拿大必须变得更“大”。

重新审视问题根源

其实,许多我们担忧的问题,与移民的关联并不像表面看来那么直接。

以青年失业为例,正如麦吉尔大学 Fabian Lange 教授所指出的,这主要是经济疲软(如关税问题)所致,而非移民造成。

时间线上的不匹配也否定了劳动力供给的解释,疫情限制放宽后,青年失业率迅速恢复,尽管当时移民率飙升;而今年人口增长暴跌时,青年失业才再次出现问题。

此外,“只有高学历移民才做贡献”、“国家不需要更多网约车司机”这类流行观点也站不住脚。

从经济增长和生活成本角度看,来自海外的廉价劳动力既保持了商品价格的可负担性,也确实填补了劳动力市场的急需缺口。

住房问题的真正症结

必须承认,移民确实无助于缓解住房短缺。但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我们的住房市场反应如此僵化?很少有其他市场运作得如此糟糕。

开发商想建造更多房屋,为什么他们做不到?住房短缺不仅仅是建房耗时的问题。

分区限制、开发商的资金流动性挑战以及不断上涨的建筑成本,都阻碍了他们的步伐。

平衡短期与长期,理性看待移民

本文的目的并非危言耸听,或漠视民众对移民问题的合理关切。重要的是,我们要着眼于长远目标,并正确界定当前的讨论方向。

当下,我们理应优先解决住房问题。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大规模移民对于提升加拿大的发展潜力,始终至关重要。在短期挑战与长期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明智之举。

总而言之,Kevin Yin 的核心观点很明确:

移民带来的住房压力是真的,但因此把大门关上是短视的。移民是我们经济的引擎、养老钱的来源和国际话语权的基石。

眼前的住房难题要解决,但绝不能“因噎废食”。加拿大真正的挑战,是去多盖房子,而不是少要人。

——————————————————————

【注:Kevin Yin 在阿尔伯塔省埃德蒙顿附近长大,先后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与耶鲁大学,目前正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主要关注金融稳定、主权债务违约和清洁增长等当代经济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