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能源危机后工业产出下降近两成,但能源供应安全显著改善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德国放弃依赖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以来,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德国工业造成明显冲击。最新研究显示,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量大幅萎缩,但与此同时,德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性却实现了结构性提升。

1

供应安全提升,依赖风险下降根据曼海姆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为家族企业基金会(Stiftung Familienunternehmen)所做的一项研究,自2022年以来,德国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出下降约20%。这反映出国际竞争力的削弱,但同时也标志着德国在能源供应安全方面的重大进步。研究指出,德国过去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使其供应链长期处于高风险状态。而如今,通过快速引入来自其他国家的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这种风险已显著降低。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减少了对化石燃料进口的依赖,使能源结构更加多元、安全。ZEW研究员弗里德里希·海内曼(Friedrich Heinemann)表示:“德国在能源危机中的政策反应迅速,避免了过去形成单一依赖的错误。”

2

能源价格削弱竞争力尽管供应更稳定,但高昂的能源成本仍严重削弱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与北美相比,德国企业能源价格明显偏高;在欧洲内部,德国工业电价处于中等水平,但工业天然气价格位列前1/3高位。研究认为,这种成本压力导致部分生产线被迫关闭或迁出德国,尤其是在化工、金属和建材行业。

3

政策建议:降低供能成本而非补贴海内曼反对以补贴形式降低能源价格,认为应从根本上减少能源供给端的成本。家族企业基金会董事会成员赖纳·基尔希多夫(Rainer Kirchdörfer)也指出:“提升能源供给、强化供应安全、推进二氧化碳捕集(CCS)技术,是维护德国工业基础的生存关键。”

4

结论虽然德国工业在能源危机后经历了显著收缩,但得益于供应多元化与可再生能源扩张,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这一“以稳换量”的调整被视为德国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拐点——短期阵痛,换取长期独立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