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内部7分钟录音泄露!砸钱杀入欧洲,Joybuy的底气是啥?

最近在英国收到了不少人的安利,都提到了一个词——Joybuy,今天的文章中咱们就来聊聊这个。

还记得今年上半年,一条京东内部会议录音流出,迅速登上热搜。录音中刘强东提到,要求“京东外卖不允许净利润超过5%”,还要“约束自己赚钱的欲望”。

微博

就在大家的目光都被国内硝烟弥漫的外卖大战吸引时,刘强东早已悄然调转船头,将一枚名为Joybuy的棋子,投向了更广阔的欧洲棋盘。

这并非京东首次远征欧洲。Joybuy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一部“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辛酸史。如今,它卷土重来,带着京东在中国市场练就的“肌肉记忆”——庞大的供应链和闪电般的物流系统。然而,欧洲市场不是中国,这里盘踞着亚马逊这样的全球巨鳄,还有ALDI、Lidl等深耕多年的本地猛虎。

GooglePlay

前有收购英国Argos、Currys的谈判接连破裂,后有欧洲消费者对实体店的顽固偏爱。这一次,Joybuy是能一雪前耻,成为京东新的增长引擎,还是会像它的前身一样,在欧洲大陆的复杂地形中再次“扑街”?

1

折戟与重启——Joybuy的“前世今生”

虽然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但Joybuy的故事其实是个连续剧,而且第一季的结局并不美好。

早在2015年,京东就高举着旗帜首次出海,意图与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一较高下。然而,这场远征雷声大、雨点小。在长达六年的挣扎后,Joybuy未能复制它在中国的成功,最终灰头土脸地撤出欧洲市场。用互联网的黑话来说,就是“战略性放弃”。

但刘强东和京东显然不甘心。仅仅一年后,他们换了个“马甲”,以全新的品牌Ochama再次登陆欧洲。这次,他们选择荷兰作为桥头堡,玩起了更炫酷的“全渠道”模式,试图通过自动化仓库和提货点网络打开局面。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荷兰的线下门店在短时间内迅速关闭,Ochama也只能收缩战线,专注于线上。

Consider

直到今年,京东决定让Joybuy品牌复活,新Joybuy被赋予了清晰的定位——“京东旗下的欧洲全品类在线零售品牌”。京东就是要集中所有火力,用这个最熟悉的“老将”名字,在欧洲市场背水一战。

然而,重启之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京东在欧洲的扩张野心,一度试图通过“买买买”的捷径来实现。它先是看上了英国电子产品零售商Currys,但在今年3月悄悄退出了谈判。紧接着,它又把目光投向了拥有超1100个取货点、物流网络极其诱人的英国零售品牌Argos。

Retail Weeks

但就在上个月,两边谈判刚升温没多久,就凉透了。Sainsbury’s(也就是Argos的母公司)表示:京东在最后阶段突然加了不少“新条件”,让他们觉得已经满足不了股东、员工,还有其他相关方的期待。京东那边也点头认了,说双方确实没能在关键商业条款上谈拢。

有内部人士还忍不住吐槽:“原本都快敲定了,结果协议被泄出去一份……然后京东就开始改这改那。”

看样子,Joybuy的“复活计划”才刚打响,就被发了一张“高难度”开局卡。

2

王牌与暗礁——供应链勇士的征服与挑战

既然收购之路走不通,京东就只能亮出它的看家本领了。Joybuy在欧洲市场最大的底气,源于其在中国千锤百炼的两张王牌:极限物流与重供应链模式。

它的王牌,是“Tesco + Amazon Prime”的混合体。

一位TikTok博主测评了Joybuy后准确总结:“它就像Tesco,但有Amazon Prime送货服务。”这句话精准地道出了Joybuy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京东凭借其庞大的仓储网络和自营物流体系,创造了“90%的订单都能在当天或次日送达”的行业奇迹。如今,它正试图将这种体验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欧洲。

Tiktok博主测评

为了做到这一点,京东已经悄悄在英国布下了棋子。它在贝德福德郡邓斯特布尔租赁了一个27.8万平方英尺的巨型仓库,并在米尔顿凯恩斯、考文垂和普雷斯顿等地经营着物流基地。

同时,它正疯狂地从Tesco、Ocado、亚马逊等本地巨头那里“挖角”高管。例如,前Lidl高管马修·诺布斯就跳槽到京东,并雄心勃勃地表示,他“准备在英国为中国最大的成功案例之一而奋斗”。

Linkedln

在试运行的Joybuy网站上,这种“中国速度”已经初露锋芒。网站开展“闪购”活动,提供带倒计时的限时折扣,并为客户前三次订单提供免费送货。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欧洲消费者心中刻下“快、省、好”的印记。

然而,王牌之下,暗礁遍布。

Joybuy官网

第一块暗礁是“信任”。由于此前贸易摩擦等因素,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存在“低价倾销”的警惕。京东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一位内部人士强调:“Joybuy的目标是成为一家本地零售商,在本地采购尽可能多的优质正宗产品。”他们甚至与英国本土超市Morrisons合作,销售其The Best系列披萨等商品。这招“本地化”策略,意在告诉欧洲消费者:我不是来卖便宜货的,我是来为你提供优质本地服务的。

第二块,也是最大的暗礁,是“习惯”。英国购物者对实体店的偏爱,是刻在骨子里的。Shore Capital的分析师克莱夫·布莱克就直言不讳地戳破了电商的“泡沫”:“像(Ocado老板)蒂姆·施泰纳这样的人多年来一直在胡说八道,说什么每个人都会在网上购物。这根本不是事实,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如何说服那些习惯在周末去Lidl、Aldi采购,或者去Argos实体店自提商品的消费者,转而信任一个来自中国的线上平台,将是Joybuy面临的最艰巨任务。

Grocer

此外,京东的“重模式”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自建物流和控制库存虽然能保证体验,但也意味着惊人的成本和漫长的建设周期。在实现规模效应之前,持续的投入可能会像国内的外卖业务一样,“拖累利润”。京东的最新财报显示,其利润已从去年同期的126亿元人民币降至62亿元人民币,这无疑给其高举高打的海外战略敲响了警钟。

对于京东和刘强东而言,Joybuy的欧洲之旅,是一场“不能输的远征”。

国内的电商战场已是一片红海。增长放缓、竞争白热化,正如伯恩斯坦的分析师所言:“国内电子商务的低增长和激烈竞争显然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出海,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线。欧洲,这个拥有庞大消费力却又与中美互联网生态迥异的市场,成为了京东需要攻下的“副本”。

Financial Times

Joybuy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电商平台的沉浮,它更是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巨头如何走向全球的缩影。它拥有令人艳羡的优势——世界级的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但它也面临着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都会遇到的经典难题: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如何适应本地规则,如何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真正的市场认可。

当然,Joybuy能否征服欧洲市场,不取决于仓库有多大,送货有多快,而取决于它能否用这些优势,巧妙地绕开暗礁,真正理解和满足欧洲消费者的心。

好戏才刚刚拉开序幕。刘强东和他的京东军团,这次能在欧洲写下一个“爽文”结局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