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法国大革命前夕,玛丽•安托瓦内特不干脆逃离巴黎?
她难道闻不到空气中弥漫的血腥味?为何不回奥地利娘家避避风头?
但这位王后显然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她在凡尔赛建了个假村庄,自己扮农妇玩游戏,却对真正挨饿的百姓说“让他们吃蛋糕”。如今,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卢克森(Christopher Luxon)似乎也活成了这样的现代版安托瓦内特——完全看不懂现实。

上周,卢克森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他在削减青年求职者津贴时甩下一句:“想找工作,就去有工作的地方。”
他说话的口气像是在扮强硬派,也许他以为自己是“撒切尔夫人加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混合体;但在现实中,他给人的印象更像玛丽•安托瓦内特——傲慢、疏离、脱节。
在任何正常情况下,叫人“别领救济去摘水果”都显得轻率,尤其2021年类似计划早已失败。而在当下这种经济环境下,更显得毫无现实感——托科罗阿一家胶合板厂刚裁掉近120人,此前造纸厂也关了门;Watties停产霍克斯湾的桃子罐头;奥克兰宜家500个岗位收到2.5万份申请;失业率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消费者不敢花钱,因为没人敢保证下周还有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卢克森的言论不仅笨拙,更是与现实彻底脱节。对那些凌晨三点仍在Seek上苦苦搜寻工作的人来说,他的语气简直像是在竖中指。
无论他本意为何,他说出来的效果就像是在承认:“我没能力修复经济,也创造不出增长环境;大家的生意倒闭、果汁吧都收到几百份求职信,但如果你不爽,那就搬家吧!”
而且,这可不只是年轻人的问题。那些因为工厂关门或小企业破产而失业的人,也都在听他讲话。
这种“震惊式的无感”你也许可以原谅一次——但卢克森早在2024年就耗尽了所有的宽容。他当时对陷入衰退、疲惫又拮据的国民说自己“富有又无忧”;随后又告诉穷孩子的父母,如果不喜欢学校发的“监狱伙食”,那就自己做个Marmite三明治。
如今已不只是“口误”或“笨拙”,而是根本不懂现实。
他完全看不到全国有多愤怒、多痛苦。对普通人而言,如今的营商环境比金融危机时更糟;连黄油都买不起;凌晨三点还在查“遛狗兼职”的工作。卢克森显然对此一无所知。
更糟的是,他似乎还没意识到——全国人民已经怒不可遏。
在国会和媒体圈里,有人仍相信:“等到选举时情况会好转。利率下降、经济复苏,大家还是会讨厌工党,所以会再选国家党。”但那是半年前的老思维。现在不同了。卢克森一再展现他多么脱离现实——只要“探头出窗闻闻风向”,就知道他已成“政治行尸走肉”。
他如今与希普金斯一样被公众不信任,只是原因不同(希普金斯是被新冠时代的阴影连坐)。无论利率是否下调,卢克森都救不回民心,他已经惹怒太多人。
如果让我预测,2026年新西兰选民将以对待2023年工党同样的怒气,转身抛弃卢克森的国家党。但这次不会再回到“红色阵营”,而是投向小党。
最后,谁会笑到最后?还是那个“永不死的温斯顿•彼得斯”——他将再次登场,成为决定新任“铁王座”主人的造王者。
如果我是卢克森,我会现在就退场——去美国巡回演讲,把国家党交给克里斯•毕晓普或艾丽卡•斯坦福接手。那样党或许还能保住一点机会。但他不会。
他会继续待在原位,亲手把国家党带上政治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