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一则来自Edeka超市的店内告示,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争议——因为它把“购物篮”这个平常物件,推上了舆论风口。

起因是有网友在Reddit上分享了一张照片:在一家Edeka门店入口处,贴着醒目的通知牌。上面写道,顾客如需将购物篮带出店门,必须缴纳5欧元押金,或临时留下个人身份证件。
这一措施的背景并不复杂:购物篮被顾客“顺走”的现象近年来不断增加,不少超市每年要因此损失上千欧元。有超市经营者抱怨,很多篮子被当作洗衣筐、 Umzugskiste 或学生宿舍的“家当”,根本不会被送回。但Edeka选择的应对方式却引来了热议。
身份证能当押金吗?
不少网友第一时间质疑其合法性。“Absolutes Pfui-Pfui!(太离谱了!)”——这是评论区中点赞最高的一条回复。原因也很明确:根据德国《Personalausweisgesetz》(身份证法),商家无权要求顾客将身份证作为抵押物。消费者中心也提醒过公众:除非基于明确的法律义务(如酒店登记),任何私人或企业不得扣押身份证。
因此,即使商家出于管理考虑张贴告示,顾客也没有义务交出身份证,Edeka如果坚持执行,甚至可能触法。

五欧押金,合理还是矫枉过正?
除了证件问题,金额也成为争议点。有消费者调侃道,“购物车还只要50欧分,这篮子是镀金的吗?”也有网友理解店家的无奈:“Wenn keiner klaut, bräuchten wir kein Pfand.(如果没人拿走,也就不用押金了)。”
事实上,购物车之所以仅象征性投币,是因为它有锁链装置、体积大且价值较低;而购物篮便携易偷、不设防、成本相对高,因此损失比例更惊人。部分超市此前尝试过出售式使用、设置扫码绑定或限制带出范围,但效果不一。
押金制是趋势还是孤例?
目前尚不清楚该措施是否为单个门店自发决定,或为区域性试点。但这一事件凸显出一个现实:零售业内部对“购物篮丢失潮”已失去耐心。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连锁正在考虑统一推行可追踪篮子系统,甚至研发带定位或防盗扣的版本。
也有人提出折中方案:
在出口加提醒装置
允许租借但禁止跨街区携带
设立“Pfandchips”(筹码押金)
或干脆售卖购物篮,附可退回机制
支持者强调,“偷篮子的人毁了大家的方便”;反对者则认为,“对所有顾客一刀切,是在把道德账转嫁给守规矩的人”。而“身份证押金”一项,几乎遭到全网反对。
目前Edeka总部尚未对此发布统一回应。有法律专家指出,如果顾客投诉到消费者中心,此类做法可能被勒令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