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证实!宗馥莉辞职!这次真危险了...

2025年10月10日,一则消息迅速传开:宗馥莉已于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这位在2024年才正式接替父亲宗庆后掌舵娃哈哈的二代掌门人,短短20个月后便悄然退场。

九派新闻

界面新闻

就在前两天,娃哈哈核心人物严学峰的立案审查传闻悄然流出,紧接着,又有消息称宗馥莉可能被带走。然而,9日有消息人士称宗馥莉依然如常上班,到了今天,她辞职的消息就传出。

这微妙的时间重叠,风波再起,舆论纷扰不止......

1

娃哈哈“换姓”,宗馥莉“出走”

据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的辞职手续已经在9月中旬正式完成。

去年7月,一封署名“宗馥莉”的《致娃哈哈全体员工的函》在网上疯传,信里说因为部分股东对管理问题有意见,她决定辞职。结果没几天,娃哈哈官方就出面“反转”:经协商,她继续留任。

而和去年那场“先辞职后复职”的神反转似乎不同,这一次,宗大小姐彻底卸下了娃哈哈集团的所有职务,而娃哈哈方面没有声明、没有辟谣,外界也没再看到“经友好协商决定继续履职”这样的熟悉桥段。

证券时报

就在9月初,就有消息称2026年将启用全新品牌“娃小宗”,同时推出“沪小娃”桶装水品牌。

你没看错——“娃小宗”,这个名字里带着浓浓的“宗氏风格”。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这个商标早在2025年5月就申请注册,归属宏胜集团所有。而宏胜集团,正是宗馥莉旗下的企业。

澎湃新闻

这下就明白了。一个是她刚刚离开的“老东家”,一个是她完全掌控的新公司。

很多人以为宗馥莉掌管娃哈哈多年,应该说一不二。其实不然。

从工商结构来看,娃哈哈的股权分配相当微妙:

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国资)持股46%;

宗馥莉个人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也就是说,她虽然是创始人宗庆后的长女,但并不是唯一的话事人。

澎湃新闻

了解股权分配,也就了解了宗馥莉退场的原因,更别说宗庆后去世后,遗产继承问题还没完全落定——一旦她的弟弟妹妹提起分割诉讼,宗馥莉的股权可能被稀释,掌控力进一步削弱。

所以,宗馥莉为啥辞职,是因为这是她最后能走的一步棋了。

2

“娃小宗”能否翻盘?

总而言之,宗家这场“博弈”,走到现在已经基本盖棺定论,我们不聊别的,就来聊聊这个娃小宗到底能不能成功(如果宗馥莉真能继续经营的话)。

离开了娃哈哈,她还能再造一个“娃小宗”吗?

从商业角度看,娃哈哈最大的价值从来不在工厂、也不在配方,而在三个字:“娃哈哈”。

PINPAI

在快消品领域,产品可以被模仿,渠道可以被抢夺,但品牌认知,是烧钱都难买来的资产。几十年下来,“娃哈哈”三个字是很多人童年的符号,甚至是某种情感共鸣的代名词。

而如今,这个最值钱的东西——品牌,正在分崩离析。

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成功,她要重新打造的不是品牌,而是故事,可在这个注意力稀缺、流量碎片化的时代,想重新讲一个打动人心的新故事,比做出一瓶新饮料难太多了。

当然,从市场动作看,宗馥莉早就做了铺垫。宏胜集团注册“娃小宗”商标、推出“沪小娃”品牌水,显然是为自己铺后路。逻辑上没问题——脱离原体制,另起品牌,重新定义年轻化。

问题是:消费者买账吗?

网易

在品牌认知层面,“娃哈哈”和“娃小宗”天然存在“血缘冲突”。前者是记忆,后者是重启;前者象征稳定、熟悉、老品牌的信任感,后者要主打个性、年轻。想用“宗氏”来延续“娃哈哈”的情感,那不就是山寨自己吗?

而且别忘了,快消品牌的核心战场在渠道。宗馥莉虽然深耕多年,但娃哈哈的渠道网络——尤其是下沉市场的分销体系——并不在她手里。没有那个庞大的体系支撑,“娃小宗”要想快速占领货架,几乎不可能。

再看大环境。2025年的消费市场,不再是“饮料自由”的红利年代,新品牌层出不穷,竞争激烈得像红海。

宗馥莉当然懂这一点,她一直想让娃哈哈年轻化——从联名、跨界、短视频营销到产品创新,她试图让老品牌焕新。但现实是:老品牌转型太慢,新品牌成长太难。如今她要从零再来,既要讲新故事,又得维持口碑,还要对抗老品牌的情感惯性,这是一场烧钱又烧命的战争。

网易

从资本视角看,“娃小宗”不是简单的创业项目,而是一场品牌再造工程。它不只是卖饮料,而是在卖信任、卖认同,而现在她还能轻易卖出这些吗?

至于娃哈哈本身,国资背景加职工持股,让公司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但品牌裂变的代价不容小觑。只能说这场博弈没有赢家。

娃哈哈的未来,也许已经不再属于某个人、某个家族,只是对于我们这些喝着AD钙长大的人来说,看到这段往事走到“各奔东西”,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