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郊区报道——在汉密尔顿郊区,一片色彩缤纷的田园映入眼帘。十多年来,**David Ruan(阮大卫)**一直在这里种植新鲜蔬菜,并以 “Suncakes Gardens(阳饼花园)” 的名义在当地农夫市集出售。这个名字,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致敬。
阮大卫解释:“在中国传统中有中秋节,也叫月饼节,通常在九月底到十月初举行。那时正值新西兰春天,是新种植季节的开始。我园子里的蔬菜靠太阳能生长,就像月饼靠月亮一样,因此取名‘Suncakes’——阳饼,是月饼的对照。”

从中国稻田到新西兰田园
阮大卫来自中国,近20年前移居新西兰。他在国内大学主修园艺学,随后主要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协助农户种植水稻与水果(如橙子)。他的大学研究聚焦于李子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利用有益昆虫与真菌抑制害虫。
“这些方法能让自然力量帮忙控制虫害,而不依赖化学农药。”
坚持“无喷药”种植
直到去年,他的蔬菜仍具有有机认证,但因成本高昂,他改为**“无农药(spray-free)种植”**,同时仍遵循有机理念,包括自制堆肥和轮作管理。
阮大卫表示:“这种方法或许不适合大型农场,但我在自己的小地块上想亲自实践。”
在2.5公顷的农地上,他种植的作物五彩缤纷,如同一块块“阳光小蛋糕”。
家庭式经营,市场交流成为亮点
他的妻子与女儿负责田间劳作,朋友协助收成,儿子则将蔬菜打包,送往剑桥(Cambridge)和汉密尔顿(Hamilton)的农夫市集。
“种菜很平和,也很疗愈。更开心的是,在市场上认识了许多顾客,他们后来都成了朋友。”
小规模、多样化、可持续
与大型农场集中种植少数作物不同,阮大卫的田地种类繁多,轮作频繁。
“我的计划是不断引进新品种。”
他认为,小规模多样化种植不仅改善土壤健康,也能减少病虫害风险,是一种可持续且适合新西兰生态的模式。
这位来自中国的园艺师,用双手和阳光将文化记忆融入新土地。“Suncakes Gardens”不仅是农园名称,更是一种平静、独立、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