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ation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3月在吉隆坡参加侄子婚礼,6月在美国报道世俱杯-边看球旅游边工作,现在关丹老家探望母亲和家人,下周在珠海参加中文媒体论坛,同时边做翻译和媒体平台编辑。一边旅游一边工作不是梦,而是越来越多人正在选择的生活方式——边工作边度假(Workation)。
疫情之后,远程办公的普及让“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从小众潮流,变成了全球趋势。
一手拿笔电、一手拿护照,把生活与工作无缝融合在旅途中。
什么是“数字游民”?
“数字游民”是指那些依靠网络就能远程工作的人——无论是程序员、设计师、媒体人、翻译人、顾问,还是创业者,他们的办公室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有Wi-Fi的角落。
对他们来说,工作不再被办公室的四面墙束缚,而是一种可以随处安放的生活方式。
“Workation”:工作与度假的平衡艺术
“Workation”(Work + Vacation)意为“边工作边度假”。
这并不是逃离工作,而是让工作融入旅行的节奏中。
早晨在老家阳台回复微信和邮件,
下午在海边露台线上翻译,
晚上关掉电脑,换上拖鞋去看日落——
这样的节奏,正在被越来越多年轻专业人士接受。
为什么“数字游民”生活越来越受欢迎?
自由度高:只要有网络,世界就是办公室。
生活成本更灵活:很多人选择在物价较低的国家生活工作。
灵感更多元:新的文化与环境,激发新的思考与创造力。
身心健康:不再被通勤和加班绑架,更容易保持生活平衡。
新西兰、泰国、葡萄牙成热门目的地
近年,不少国家推出了数字游民签证”(Digital Nomad Visa):
葡萄牙允许远程工作者停留最长一年;
泰国推出“长期居留签证(LTR)”鼓励外籍远程人才;
新西兰虽未设专门签证,但凭优质生活环境与网络基础,成为不少游民的首选目的地。
奥克兰、皇后镇、惠灵顿的共享办公空间、社区公寓与咖啡文化,都在吸引着全球游民聚集。
数字游民的挑战
当然,这种生活方式也并非完美。
不同国家的签证政策复杂、尤其是美国;
频繁更换居所让人缺乏归属感;
长期独自远程,也可能带来孤独与焦虑。
结语
数字游民不只是“旅行打卡”的代名词,
它代表着一种对生活自主权的追求。
也许未来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办公室,而是“我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