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税务局出手整治“僵尸企业”

企业长期欠税或将被通报信用机构,税务债务总额逼近100亿纽币

新西兰**税务局(Inland Revenue Department,简称IRD)**宣布,将向信用报告机构通报存在严重税务欠款的企业,以遏制所谓“僵尸公司”(zombie companies)借拖欠税款苟延残喘的现象。专家称,这项措施有助于其他债权人及早识别高风险企业,防止连锁倒闭。

税务局解除内部限制

IRD表示,将取消此前阻止其向信用报告机构披露企业税务债务的内部限制。同时,税务局还启动了一项专项计划,重点追缴不到一年期的欠缴GST(商品及服务税)与PAYE(预扣所得税)。

Deloitte合伙人Alan Bullot指出:“税务欠款持续增长,许多企业在清算时仍背负大量未缴税款。‘僵尸公司’问题已屡见不鲜。”

他说,一些企业实际上把税务局当成“最后的融资银行”,当现金流紧张时,优先支付供应商与员工薪资,而延迟缴税。

税务债务暴增三倍

根据IRD资料,自2017年相关法律赋予税务局通报权以来,该权力因内部政策限制几乎未被使用——八年来仅动用不到20次。

在此期间,全国税务欠款总额从30亿纽币飙升至93亿纽币(截至2025年3月31日),Bullot估计目前已接近100亿纽币。

“税务局过去就像是自己绑住了自己的手,现在终于决定松绑。”Bullot说。

“虽然必须平衡纳税人隐私权与市场透明度,但过去的政策过度偏袒了拖欠税款者。”

他认为,这次政策转向是“重新平衡企业信任机制的第一步”,但仍需要进一步改革。

信息共享与企业责任

Bullot指出,如果企业主动与税务局沟通并签署还款计划,其税务状况将不会被通报信用机构。

“但若企业选择忽视税务局通知,这些信息将对外披露。部分企业可能因此不得不面对‘是否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现实。”

他强调,这项制度的目标并非惩罚,而是防止更多健康企业被‘僵尸公司’拖垮。

政策背景与信用秩序

税务局在企业破产清算中享有优先债权人地位,即其税务债务可优先偿付于供应商及客户。

Bullot认为,这一地位伴随责任:“如果税务局长期放任税务欠款累积,就应承担相应的制度成本——例如失去优先偿付权。”

他呼吁政府制定明确机制,确保税务局在执行征收与披露之间保持公正,不再让企业利用系统漏洞“拖税生存”。

分析:整治“拖税融资”势在必行

财经分析人士指出,新政的出台反映政府对企业税务合规信任体系重建的迫切性。

在经济放缓与企业现金紧张的背景下,部分中小企业以延迟缴税维持运营已成为隐性风险。

若不及时遏制,“僵尸公司”破产潮可能引发更广泛的供应链与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