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交通部给德铁的要求是未来准点率达到90%,可能吗

德国铁路时刻表调整将至,德铁公司今年却做了一个反常决定:不涨价。这个每到12月中旬几乎“按惯例”上调长途票价的国企,时隔六年首次按下暂停键。集团发言人阿希姆·施陶斯表示,此举一方面出于“交通经济原因”——在通胀压力尚存、竞争方式增多的当下,票价一涨,顾客就可能转投其他交通工具。

过去几年,德国铁路通常在年底时刻表更新时上调长途运输价格,理由多为工资和能源成本上涨。最近一次在一年前,所谓“灵活价格”平均涨幅达到5.9%。而今年选择放弃,被视为对乘客的一次“补偿式”让步:运营中延误与故障频仍,口碑承压,不涨价至少能留住一部分耐心。

民意压力同样在发酵。由德国交通俱乐部(VCD)发起、要求恢复长途“家庭预订服务”的请愿,已获超过12.8万名民众支持。VCD主席马蒂亚斯·库尔泽克直言,这是一记“强烈信号”,说明德国铁路的服务政策“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他呼吁,随着联邦交通部长、基民盟政治家帕特里克·施尼德尔刚刚发布“铁路客户满意议程”,德国铁路和交通部应以12月时刻表调整为契机,率先把家庭预订服务重新纳入长途列车。这项服务攸关家庭同行的座位保障,也是不少乘客评价出行体验的关键点。

价格停涨的背后,是准点率的持续走低。德国铁路月初承认,原本对2025年的改观目标恐怕难以兑现。仅9月数据,长途列车按时运行比例为61.9%,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67.9%;若只看ICE与IC,准点率更是跌至55.3%。对比之下,区域列车的表现相对稳住,准点率为87.2%,与2024年9月的89.2%接近。铁路方面解释,密集施工工地叠加破坏与疑似破坏事件的影响——包括汉诺威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相关事故——进一步拖累了运行秩序。

提升准点率、由此带动客户满意度,已被列为德国铁路改革的核心任务。新任董事会主席伊芙琳·帕拉被寄望于为这家深陷舆论风波的国有企业“整脊理骨”,为未来数年重建竞争力打基础。但追赶国外同行并非一朝一夕。交通部长施尼德尔给出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9年,长途准点率至少达到70%;中期争取80%,长期指向90%。“这是一条非常、非常漫长的道路。”他强调。

需要提醒的是,此次“价格冻结”仅适用于长途列车。德国的近距离交通实行地区化管理,票价由各地交通联合体决定,多家机构已宣布将在年初上调价格。此外,全德通用的“德国票”(Deutschlandticket)也确定自2026年1月起由现行的58欧元涨至63欧元。换言之,乘坐区域交通的通勤者和短途出行者,仍将面对不同程度的成本上升。

涨价告停,是姿态,更是策略。对连月被延误和施工打乱节奏的乘客而言,这或许是一个小小的安抚;对寻求止跌企稳的德国铁路来说,这也是一次“先稳住用户、再谈改革”的现实选择。接下来,家庭预订能否如期回归、准点率能否按时间表回升,将成为检验这次价格决策是否赢得民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