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上TikTok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这样的视频:一个年轻人,面无表情地对着镜头,写下几行字——
“我不在乎考试。”
“我不在乎工作。”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
几秒钟的片段,却在 TikTok 上掀起了一股名为“Je m’en fous”(我不在乎)的浪潮。
虽然表面上是一句“我不在乎”,但背后藏着的是一整代年轻人的集体疲惫。在如今生活压力、社会期待和算法的“三重暴击”下,他们只能用一句“算了吧”,为自己争取片刻的安静。

这股潮流最早出现在2025 年 9 月底。起初,只是几个法国年轻人在面对压力时分享自己“不想再伪装积极”的心情。没想到,短短几天,“#jemenfous”这个话题就在 TikTok 上迅速爆红。

仔细一想,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是形式上它太容易模仿。只要写几句心声、配个轻音乐、再露个疲惫的表情,就可以发出去了!当然啦,TikTok的算法也功不可没。平台推荐系统专门放大这种能引起共鸣的视频。越多人互动,就越容易出现在“Pour toi”(推荐给你)页面。然后在内容上,它真的是紧跟了社会热点,直击年轻人最敏感的情绪:压力太多、期望太高、动力太少!

根据调查发现,这个话题的参与者主要是 18 到 30 岁的年轻人,不少是大学生,也有刚入职场的新人。根据法国民调机构 Ipsos的最新报告(2025),有25%的青少年可能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约40%的人出现抑郁症状;72%的年轻人说自己“真的很累”,这是四年来的最高比例。

所以视频中的“我不在乎”就成了情绪出口!当努力、社交、未来都变成一种负担时,这样表达“不在乎”,反而成了一种自我保护。但这种“保护”其实脆弱。心理学家解释说,这是一种“防御机制”:“当你说‘我不在乎’,其实是因为你已经在乎太多了。”
是啊,考好学校、找好工作、社交不掉队、结婚生子、外貌在线……这些“必须做到”的清单,正在一点点压垮我们。再加上法国的房租、通胀、失业率都在攀升,让大家总焦虑可能“努力”了也并不总能换来稳定的生活。还有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算法不断推送“完美生活”的视频:有人升职、有人恋爱、有人环游世界。结果,我们看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不够好”。于是,最简单的回应方式,变成了一句:“我不在乎。”

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类视频的评论区里,不少人留言“谢谢你让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这说明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触碰到了普遍的孤独感。

就在这股趋势爆火的同时,法国议会在2025 年 9 月发布了一份关于TikTok 的调查报告,表明 TikTok 的算法可能对青少年造成“持续的心理负担”,对此提出了多项建议来避免年轻人陷入消极内容的循环中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也可以移步我们往期文章查看详情:TikTok被指“青少年毒瘤”:法国议会报告揭露平台隐忧

那我们年轻人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不少创作者正在让这股趋势变得更积极,有人在视频最后写着:“我不在乎……但我还在努力。”“我不在乎……但我会照顾自己。”还有一些大学心理社团和 NGO借着这个话题,发起了线下“心情笔记”活动:让大家匿名写下自己的焦虑、再一起讨论如何应对。这种转变说明,“我不在乎”不再是沉默,而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它在告诉所有人:年轻人不是不想交流,而是需要一种更温柔的语言~所以,如果我们真的很累了,不妨告诉自己,也许你真的已经很努力了,只是这个世界太吵。在那么多“要加油”“要变好”的声音里,偶尔说一句“我不在乎”,其实没什么错。不必时时刻刻发光,也可以静静喘口气。
真正重要的不是赢过谁,而是别在追赶的路上弄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