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买到“抠搜”,国庆黄金周中国游客在日本画风突变!日媒都懵了……

国庆8天长假,中国游客扎堆日本,日本媒体傻眼:“爆买”消失了?

今年国庆和中秋撞个满怀,直接给大家送上一份 超长8天假期。根据预测,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会超过 23亿人次。没错,23亿,光看这个数字就知道有多夸张。

而在众多出境游目的地里,日本依然是“顶流”。假期第一天,日本各大机场就迎来大批中国游客,人潮汹涌。日本媒体立刻聚焦:这次中国游客来,会不会又上演当年的“爆买”盛况?

答案是——今年画风变了。

爆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节约旅行”

以前,一提到中国游客,日媒最爱报道的画面就是:成群结队冲进电器店和奢侈品店,推着行李箱扫货,战斗力惊人。

可今年完全不同。游客依旧不少,但主旋律变成了“省”。

数据摆在这:

2015年时,大约一半的中国游客选择跟团游。 今年,九成游客选择自由行,自己安排行程。

年轻游客尤其务实。有个20多岁的小伙子接受采访时说,原本想订酒店,一看价格太离谱,果断转战便宜民宿。

各种“低价一日游”火了

旅行网站上,今年特别流行便宜的“一日游”和“体验类项目”。价格普遍在3000到6000日元之间(约145~290人民币),比传统团便宜多了。

有个超低价一日游,行程包括:富士山周边五个景点,复古商店街、大石公园、甚至罗森便利店……全是门票几乎不要钱的地方。

但这种行程的缺点也明显:赶!每个景点停留时间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20分钟。就是“打卡式旅行”,拍照一张,走人。

几个报了团的年轻人说,日本餐饮、住宿物价太高,这样的行程再紧张也比自己乱花钱划算。回国前购物时,也会掂量半天才下手。

超市成了最佳省钱攻略,很多游客分享了自己的“小妙招”: 晚上去民宿附近的超市买打折食品。 一个3000多日元的肉类拼盘,晚上就能便宜500日元拿下。

带回民宿加热烤着吃,既省钱又能感受“在日式家里做饭”的体验。

这样一来,不但省下一顿馆子的钱,还能吃得饱。对比动辄上万日元的餐厅,真是香多了。

免费景点成大热门

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免费”。

10月1日是东京都民日,当天不少景点对外免费开放。消息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开后,像上野动物园、葛西临海水族园立刻被游客挤爆。

有游客一大早排队进动物园,下午再顺道去银座转转。吃饭也讲究性价比,甚至选择站着吃的荞麦面店,几百日元搞定一顿。买东西?就只入手一支眼线笔,理性消费到极致。

相比过去疯狂扫货的“爆买”,今年的关键词是“抠门但聪明”。

今年最火的旅行城市是大阪,原因不用说——世博会带火了整个地区。心斋桥依旧人头攒动,但买的人群和东西都发生了变化:

年轻游客更愿意掏钱买 动漫周边、玩偶、宝可梦 等兴趣类产品,而不是奢侈包包。简单说,就是“花钱为快乐买单”,不是为了炫耀。

旅游观念也在悄悄变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更成熟的旅行方式。以前出国难得一次,就疯狂花钱买回忆;但现在,出国已经变成常态,随时说走就走。那就没必要一掷千金,反而更注重“体验”。

比如去青森、秋田、山形这种小地方,看别人没去过的景点,比挤在东京大阪人潮里更有意思。

从“买买买”到“去感受”,中国游客的心态,真的不一样了。

对这种变化,日本网友的反应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五味杂陈。

有人觉得不公平:

“都民日,为什么外国游客也能免费?本来应该只有都民才享受的福利,现在变成大家随便进了。”

有人观察到游客确实变了:

“白天,价格合理的餐馆里外国人变多了;反倒是给游客准备的高价店,人少了。晚上还能看到外国游客跑去打折超市买熟食,拿回去民宿吃。”

有人直言担忧:

“以前中国游客‘爆买’,日本经济还能赚一波。现在他们只找免费景点和廉价饮食,垃圾和拥挤增加了,消费却少了。观光立国这条路,还值不值得走?”

还有人干脆提议限流:

“人数砍一半,但人均消费翻倍才行。不然只会恶化日本人的生活环境。”

省着玩不仅反映了中国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也让日本社会看到了旅游业的另一面。

有人觉得是聪明的选择,有人觉得是日本“廉价化”的标志。总之,中国游客依然是日本假期的“主角”,只是主角剧本换了风格。